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版主: CaravelTheMatrixmolen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73
帖子: 2437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1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none楼主 »

中国老祖宗很早很早以前就有记录。西人就喜欢重新发现。

中国古代把彗星称作星孛(bèi)、蓬星,又或长星等。在俗语中,彗星便是“扫帚星”,所谓“彗”,即扫帚之意。
有学者认为,近代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关于彗星的记载。在对甲骨文进行的研究中,有人发现甲骨文的“彗”字有四种字形:短尾型、长尾型、有头型和分裂型。这极有可能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华夏古人对于彗星形态的分类。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73
帖子: 2437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2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none楼主 »

面对华夏数千年如此多的彗星记录,西人天文史显得十分尴尬,因为几乎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彗星观测记录出来。

为了掩饰自己在这方面的缺失,他们只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与故事,声称元始前4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后继者们其实也发现了彗星,但一直把彗星看作是地球大气中的燃烧现象,由于这种看法影响深远,所以西方科学家长期以来仅仅把彗星看作是气象范畴,而未加记录。

元始前1世纪,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其著作《天文学大成》中也不把彗星看成是天体。

16世纪,传说中的波兰杰出天文学家哥白尼也没有摆脱前人对彗星的陈旧观念,认为彗星只是一种大气现象。因此,哥白尼说:“高层大气被认为是它(彗星)诞生的地方。”

1577年,欧洲天空出现了一颗大彗星,传说中的丹麦杰出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曾试图测量这颗彗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但却因为彼时不具备正确的测量方法,最后一无所获。不过,有鉴于此,第谷已认识到地球到彗星的距离至少要比到月亮的距离远六倍,说明他已经逐渐摆脱彗星是大气现象的“固有认识”,所以,在西方历史上,第谷·布拉赫成为第一个把彗星视作天体的人……

尽管天文学上的认识是如此尴尬,却仍有西方国家笔耕不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与事实相矛盾的故事。

这就要提到著名的哈雷彗星了。

有人宣称,西方对哈雷彗星的纪录十分详尽,最早的纪录可追溯至元始前164年。据说,那时的巴比伦天文学家,留下了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正是这次彗星运动的记录,让今天的西方天文学家可以推算哈雷彗星千百年来的轨道变化。

然而,有个问题是,哈雷彗星间隔76年才回归一次,就算巴比伦是真的,就算那个所谓的天文学家记录下了哈雷彗星第一次出现,可是,没有连续的观测,他怎么知道这是哈雷彗星,而不是偶然出现一次的别的什么彗星?至少,得连续观测数次回归后,发现它每次间隔76年,这才能确定是哈雷彗星吧?

可是,一次间隔就是76年,那个所谓的巴比伦天文学家能活那么长久吗?难道,还没断奶就开始进行天文观测?然后,时隔76年,临死前终于看到哈雷彗星回来,才如愿以偿,两脚一蹬,闭上眼睛?

天下居然有这么巧的事情?

西人又说,哈雷彗星出现时,被众多迷信的居民联想成灾星、祸星,它的出现总是与灾祸联系在一起。

例如,元始1066年4月,哈雷彗星回归时,英国恰好遇到所谓的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年~1087年)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发动入侵战争,彼时西人见到彗星高挂于天空,十分恐惧,其场景至今被绘在贝叶挂毯(又译作巴约挂毯)中留传后世。

贝叶挂毯《人群敬畏地凝视彗星;哈罗德被告知预兆》,据说描述的是元始1066年哈雷彗星回归时的情景

哈雷彗星?

华夏记载了那么多彗星,怎么会少了这位大名鼎鼎的不速之客呢?

实际上,从秦始皇七年(元始前240年)开始,一直到清宣统二年(元始1910年),中间这2149年,哈雷彗星周期为76年,每76年左右回归一次,2149年一共回归了29次,每一次回归,中国都有详尽的记录。

一次都不少,一次都没有落下。

假如英国的记录是真实的,那么请问,1066年后哈雷彗星的下次回归记录在哪里?后面的所有记录,都有吗?能否拿得出来?

不论民间是如何吹嘘的,国际天文学界的身体却是实诚的。

1850年,近代西方天文学家欣德(J.R.Hind)计算哈雷彗星轨道时,使用的是华夏2000多年来从未间断的观测数据,而不是什么西方观测数据,从华夏的记录中,他发现哈雷彗星的轨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在逐渐变小,汉代为170°,到19世纪中叶时已经减至162°了,这对于研究彗星起源和演化有着重大意义,该项发现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国际天文学界的重视。

请注意,迄今为止,在国际天文学界,元始1500年以前出现的40颗彗星的近似轨道,全部是根据华夏古代的观测记录推算出来的,无一例外。不仅如此,中外科学家还利用中国古代彗星的观测记录来计算彗星轨道的根数。

据统计,从殷商时代至1911年,中国古代的彗星观测记录不少于360次。

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巴尔代曾说:“彗星记载最好的,当推中国的记载。”

等到真正要用的时候,说好的古希腊,说好的托勒密,说好的《天文学大成》(《至大论》),居然关键时刻都派不上用场,是不是有点好笑?

西人后世缝缝补补,又有人说当年第谷观测到的不是彗星,而是一颗灿烂的超新星(即今天的SN1572),可时间对不上啊,前后差了5年,没关系,把时间从1577年改成1572年不就成了?

由此,这位伟大的第谷又成了西方发现超新星的第一人。

17-18世纪,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宋君荣、南怀仁等人将华夏古代的天象记录资料陆续传往欧洲。为此,宋君荣特意撰写了《中国所见彗星表》。

1705年,在中国人发现哈雷彗星两千多年后,西人哈雷成功地预测了哈雷彗星每76年光临地球一次,并将于1758年再次光临地球,因此,该彗星便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美其名曰——哈雷彗星。

1846年,毕奥在法国发表了《1230年至1640年在中国观测的彗星表》,向西方学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各种彗星观测记录。
20世纪初,英国人克罗密林和科威耳将中国古代哈雷彗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回推的过近日点时间和回归周期相比较;

1971年,旅居爱尔兰的华人天文学家江涛重新审查了华夏有关天文记录,提出了非引力效应的存在;

1972年,美国的J.L.B rady应用中国彗星记录研究哈雷彗星的运动,提出太阳系中存在第十大行星的假说;

1978年,张钰哲院士应用中国古代彗星记录进行研究,提出在离太阳50天文单位处可能存在一个环状的、总质量与地球相当的彗星云。

张钰哲院士在研究哈雷彗星的运动时,还曾提出一种历史年代学假说:

“如果《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的彗星是哈雷彗星,那么就可以利用现代天文方法回推其时代,由此可以定出武王伐纣的年份为元始前1057年,从而解决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年代学谜案。”

当然,就现有史料尚无法证明武王伐纣时的彗星是哈雷彗星,但因为那天出现了某颗彗星,倘若将来有办法确定这颗彗星是一颗周期性回归的彗星,那么,就可以沿着这个思路,确定武王伐纣的确切时间。同样,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确定历史年代久远的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

数千年来,华夏古代天文学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无论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还是为皇家占卜,都体现了极强的实用性,其传承脉络无比清晰,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不仅是科学的星图、精致的仪器、精确的历法,还有深邃的思想,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当天文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这些又都成为了华夏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汲取养分的重要源泉。

窃以为,引领一个文明所能达到的高度,最终必然是天文的高度,文化的高度,精神的高度。

FoxMe(令狐)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7
帖子: 557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3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FoxMe(令狐) »

史记《天官书》记载:盖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闲,彗星三见,〈正义谓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入于北斗,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哀公十三年有星孛于东方。〉

显然中国早在春秋时代就发现了这颗彗星。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73
帖子: 2437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4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none楼主 »

更早。甲骨文就有。
你想想看,古人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就是盯着天空和万物生长,
不停地记录、统计规律,彗星这么耀眼的事能错过?

FoxMe 写了: 2025年 9月 13日 16:04

史记《天官书》记载:盖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闲,彗星三见,〈正义谓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入于北斗,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哀公十三年有星孛于东方。〉

显然中国早在春秋时代就发现了这颗彗星。

FoxMe(令狐)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7
帖子: 557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5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FoxMe(令狐) »

以人名命名某发现,是西方的恶习,跟海盗抢劫是同一性质。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这个习惯,比如勾股定理,不叫某人定理。但是现代以来,也沾了点此恶习,比如以人名命名某地方。

none 写了: 2025年 9月 13日 18:05

更早。甲骨文就有。
你想想看,古人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就是盯着天空和万物生长,
不停地记录、统计规律,彗星这么耀眼的事能错过?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73
帖子: 2437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6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none楼主 »

@wokao怎么看?

none 写了: 2025年 9月 13日 02:32

中国老祖宗很早很早以前就有记录。西人就喜欢重新发现。

中国古代把彗星称作星孛(bèi)、蓬星,又或长星等。在俗语中,彗星便是“扫帚星”,所谓“彗”,即扫帚之意。
有学者认为,近代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关于彗星的记载。在对甲骨文进行的研究中,有人发现甲骨文的“彗”字有四种字形:短尾型、长尾型、有头型和分裂型。这极有可能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华夏古人对于彗星形态的分类。

头像
wokao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173
帖子: 21669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11日 19:17

#8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wokao »

需要区分两种情况:

中国古代知道有个彗星周期性访问,每七十六年一次

中国古代对每次彗星(不光是哈雷)来临都做了记载,但是将这些彗星看着独立的随机的,并没认识到其中一个彗星每七十六年来一次

那个狐狸蜜说了半天,都是说的第二个情况

none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10:26

@wokao怎么看?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rotvap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955
帖子: 3554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14日 12:42

#9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rotvap »

FoxMe 写了: 2025年 9月 14日 09:41

以人名命名某发现,是西方的恶习,跟海盗抢劫是同一性质。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这个习惯,比如勾股定理,不叫某人定理。但是现代以来,也沾了点此恶习,比如以人名命名某地方。

刘晖三角

祖(充之)率

FoxMe(令狐)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7
帖子: 557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10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FoxMe(令狐) »

弱智者无法理解,很正常

FoxMe 写了: 2025年 9月 13日 16:04

史记《天官书》记载:盖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闲,彗星三见,〈正义谓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入于北斗,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哀公十三年有星孛于东方。〉

显然中国早在春秋时代就发现了这颗彗星。

FoxMe(令狐)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7
帖子: 557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11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FoxMe(令狐) »

这些都是现代才命名的。古代只有约率密率,没有祖率之称。

rotvap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10:38

刘晖三角

祖(充之)率

laomei9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635
帖子: 15528
注册时间: 2023年 11月 6日 16:14

#12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laomei9 »

你也可以要叫嬴政彗星吧,鳖国自己知道是什么就可以了。

tiantian2000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428
帖子: 4314
注册时间: 2023年 6月 21日 19:55

#13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tiantian2000 »

谁给随机现象命名?

头像
wokao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173
帖子: 21669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11日 19:17

#14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wokao »

你不至于连彗星和哈雷彗星的区别都不知道吧
哈雷彗星仅仅是一种而已

哈雷说之前三次观测到的彗星是同一颗彗星,每隔75到76年来一次

这个比中国古代的认识提高了好几个层次。中国古代根本达不到哈雷的那个水平,把每次观测到彗星看着独立随机的

none 写了: 2025年 9月 13日 02:32

中国老祖宗很早很早以前就有记录。西人就喜欢重新发现。

中国古代把彗星称作星孛(bèi)、蓬星,又或长星等。在俗语中,彗星便是“扫帚星”,所谓“彗”,即扫帚之意。
有学者认为,近代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关于彗星的记载。在对甲骨文进行的研究中,有人发现甲骨文的“彗”字有四种字形:短尾型、长尾型、有头型和分裂型。这极有可能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华夏古人对于彗星形态的分类。

上次由 wokao 在 2025年 9月 15日 14:24 修改。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头像
wokao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173
帖子: 21669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11日 19:17

#15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wokao »

你是非蠢即坏

FoxMe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13:08

弱智者无法理解,很正常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头像
wokao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173
帖子: 21669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11日 19:17

#16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wokao »

史记那三次观测和哈雷彗星实际到访年份有很大出入。大概率对应不同的彗星,并不都是哈雷彗星

我早说了,伪史论患者非蠢即坏。

FoxMe 写了: 2025年 9月 13日 16:04

史记《天官书》记载:盖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闲,彗星三见,〈正义谓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入于北斗,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哀公十三年有星孛于东方。〉

显然中国早在春秋时代就发现了这颗彗星。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laomei9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635
帖子: 15528
注册时间: 2023年 11月 6日 16:14

#17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laomei9 »

既然要改,把太阳叫毛泽东,月亮叫嫦娥故乡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73
帖子: 2437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18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none楼主 »

实际上,从秦始皇七年(元始前240年)开始,一直到清宣统二年(元始1910年),中间这2149年,哈雷彗星周期为76年,每76年左右回归一次,2149年一共回归了29次,每一次回归,中国都有详尽的记录

一次都不少,一次都没有落下。

假如英国的记录是真实的,那么请问,1066年后哈雷彗星的下次回归记录在哪里?后面的所有记录,都有吗?能否拿得出来?

不论民间是如何吹嘘的,国际天文学界的身体却是实诚的。

1850年,近代西方天文学家欣德(J.R.Hind)计算哈雷彗星轨道时,使用的是华夏2000多年来从未间断的观测数据,而不是什么西方观测数据,从华夏的记录中,他发现哈雷彗星的轨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在逐渐变小,汉代为170°,到19世纪中叶时已经减至162°了,这对于研究彗星起源和演化有着重大意义,该项发现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国际天文学界的重视。

wokao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10:36

需要区分两种情况:

中国古代知道有个彗星周期性访问,每七十六年一次

中国古代对每次彗星(不光是哈雷)来临都做了记载,但是将这些彗星看着独立的随机的,并没认识到其中一个彗星每七十六年来一次

那个狐狸蜜说了半天,都是说的第二个情况

头像
wokao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173
帖子: 21669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11日 19:17

#19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wokao »

彗星又不光是哈雷彗星. 中国古人即便是把所有的彗星都记载了, 也没用.

  1. 没有区分不同的彗星
  2. 没有发现本次彗星和76年前的是同一次彗星. 中国历史上对哈雷彗星的历次出现以独立的天象事件形式记录,未明确认为这些彗星是同一颗彗星的周期性回归。这种“独立记载”的方式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测传统有关:古人更关注天象与人间事务的关联(例如预兆吉凶),而非彗星的周期性规律

欣德(J.R.Hind)计算哈雷彗星轨道时用到了中国的观测数据, 但是代表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犹如北卡用了石正丽抓的蝙蝠, 然后论文里把石正丽放在倒数第二, 说明了石正丽的贡献就是抓蝙蝠.

none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18:50

实际上,从秦始皇七年(元始前240年)开始,一直到清宣统二年(元始1910年),中间这2149年,哈雷彗星周期为76年,每76年左右回归一次,2149年一共回归了29次,每一次回归,中国都有详尽的记录

一次都不少,一次都没有落下。

假如英国的记录是真实的,那么请问,1066年后哈雷彗星的下次回归记录在哪里?后面的所有记录,都有吗?能否拿得出来?

不论民间是如何吹嘘的,国际天文学界的身体却是实诚的。

1850年,近代西方天文学家欣德(J.R.Hind)计算哈雷彗星轨道时,使用的是华夏2000多年来从未间断的观测数据,而不是什么西方观测数据,从华夏的记录中,他发现哈雷彗星的轨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在逐渐变小,汉代为170°,到19世纪中叶时已经减至162°了,这对于研究彗星起源和演化有着重大意义,该项发现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国际天文学界的重视。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pspsps(PSPS)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201
帖子: 5318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21日 12:11

#20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pspsps(PSPS) »

none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18:50

实际上,从秦始皇七年(元始前240年)开始,一直到清宣统二年(元始1910年),中间这2149年,哈雷彗星周期为76年,每76年左右回归一次,2149年一共回归了29次,每一次回归,中国都有详尽的记录

一次都不少,一次都没有落下。

假如英国的记录是真实的,那么请问,1066年后哈雷彗星的下次回归记录在哪里?后面的所有记录,都有吗?能否拿得出来?

不论民间是如何吹嘘的,国际天文学界的身体却是实诚的。

1850年,近代西方天文学家欣德(J.R.Hind)计算哈雷彗星轨道时,使用的是华夏2000多年来从未间断的观测数据,而不是什么西方观测数据,从华夏的记录中,他发现哈雷彗星的轨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在逐渐变小,汉代为170°,到19世纪中叶时已经减至162°了,这对于研究彗星起源和演化有着重大意义,该项发现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国际天文学界的重视。

难道中国古代所有的天文记录里只有29条彗星记录?如果没有哈雷,你根本不知道那些记录里哪些可能是哈雷彗星。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73
帖子: 2437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21 Re: 哈雷彗星的命名就体现了西人的不要脸

帖子 none楼主 »

你是学术人吗?倒数第二,你要看上面有没有星号,这说明是中方的负责人、通讯作者。
我们没讨论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科学大发展,
我们问的是,彗星在那里,西人都是没文化的瞎子?

wokao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19:27

彗星又不光是哈雷彗星. 中国古人即便是把所有的彗星都记载了, 也没用.

  1. 没有区分不同的彗星
  2. 没有发现本次彗星和76年前的是同一次彗星. 中国历史上对哈雷彗星的历次出现以独立的天象事件形式记录,未明确认为这些彗星是同一颗彗星的周期性回归。这种“独立记载”的方式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测传统有关:古人更关注天象与人间事务的关联(例如预兆吉凶),而非彗星的周期性规律

欣德(J.R.Hind)计算哈雷彗星轨道时用到了中国的观测数据, 但是代表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犹如北卡用了石正丽抓的蝙蝠, 然后论文里把石正丽放在倒数第二, 说明了石正丽的贡献就是抓蝙蝠.

回复

回到 “史海钩沉(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