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这段
第一份财政报告
编辑
1790年1月14日,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长达51页的《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这是他走马上任后提交的第一份新国家的年度财政报告。
汉密尔顿在报告中说,政府现在的债务是“自由的代价”。独立战争期间的资金来源不是靠征税,而是靠借债。其中,联邦政府的5400万负债是在国外发行的外债,2500万是各州政府向民间举借的内债。管理债务最有效的办法是设立专项资金,把固定份额的税收拨进这个账户,用这些钱按时还本付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公共信用。有了信用,不但容易筹措到资金,借贷的成本也大大降低。政府债券在金融市场上的流通为所有的人提供了投资的机会,也为市场注入了极大的流动性,它将最终转化为财富和资本。所以,公共信用不只是经济问题,它也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处理得好,“公共债务就是公共福祉”。债务合同是双方在自愿和诚信的基础上签订的契约,一个成熟的政府绝不能赖账。新国家诞生之前,由于邦联没有征税权,它无力偿还外债,很多州也无力偿还内债,美国政府毫无信用。为了扭转这个局面,第一,联邦政府将以海关税收为抵押,承诺偿付所有现存公债的本金和利息。如有必要,联邦将征收“酿酒税”(“威士忌税”)。第二,联邦政府将把各州还没有还清的债务“接收”过来,统一管理,统一偿还。以上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2月8日,众议院就此议题开始辩论。2月11日,麦迪逊发言,他表示反对汉密尔顿的第一条措施,也就是偿付债务的方法。汉密尔顿的计划很简单,那就是联邦政府向债券持有人兑现支付100%本金和利息,至于债券持有人的债券来源,政府不予问津。
因为各州的债务都是很多年前发行的,债券最原始的持有者都是普通公民,特别是那些大陆军退伍老兵。当时,各州没钱给战士们发工资,只能用债券代替现金,承诺若干年后兑现。可是战后的经济一团糟,州政府财源吃紧,无法兑现债券。很多退伍老兵的生活难以为继,人们对州政府的信用大打折扣,债券价值为此而暴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兵和其他持有人不得不以远远低于面额的价钱将债券出手,换取现金维持生活。
那些低价收购债券的投机家和银行家的这些债券持有者,他们期待政府最后能还债,联邦政府成立以后,这种投机活动变得异常活跃,有些投机家跑到偏远的农村,以低价把债券从老兵手中套出来,转手获利。麦迪逊认为:汉密尔顿的计划无疑使投机行为更猖獗,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这不利于社会公平。
对此,麦迪逊提出了自己的“区分”方案。他认为,投机者可以得到在汉密尔顿政策出台前债券升值的利润,但仅此而已。政策出台后的所有利润归原始持有者。简单地说,比如:一张100美元面额的债券跌到50美元时,原始持有者把它卖给了投机者。随着经济渐渐恢复,债券涨到60美元。这时,汉密尔顿的计划通过了,债券金额又回到了面额的100美元,因为政府要付100%面额。在这100美元中,60美元付给现在的持有者(投机者),因为他们拥有“合同的权利”;40美元付给原始持有者(退伍老兵),因为他们拥有“正义的权利”。
对此,汉密尔顿反驳道:第一、在各州政府无法兑现退伍老兵的薪水时,投机者从退伍军人那里廉价得到债券,在某种程度来说,解决了退伍军人的燃眉之急,但于此同时投机者们也承担成着风险。市场原则是:证券的购买者拥有获得未来一切收益的权利,政府如果对此插手干涉,就构成了对自由权和财产权的侵犯;第二、即便真要执行麦迪逊的方案,也是困难重重,因为债券在此期间,已经多次转手,即便是政府为此花了大量人力、财力也无法做到麦迪逊所主张的“正义权利”。为此,汉密尔顿的关于偿还债务方案得到了商界、银行界以及北方各州的赞同,这些利益团体成了美国建国后最初的“院外游说团”,他们向议员们不断兜售汉密尔顿的方案。2月20日,众议院投票表决麦迪逊的“区分”议案。这是联邦政府成立以来第一次对重大分歧的议案进行表决,旁听席都坐满了,连副总统夫人阿比盖尔·亚当斯也来到众议院旁听。结果,众议院以36:13否决了麦迪逊的提议,汉密尔顿在这个方案上获得了胜利。
但是汉密尔顿的联邦政府接管各州债务的议案,在4月12日遭到了众议院31:29的微弱优势否决。在麦迪逊看来,首先联邦政府接管所有的债务,意味着将全国的债务均摊到各州身上,这对南方各州,特别是弗吉尼亚这样农业大州明显不利。对战争期间的积累债务处理,各州情况不同,除了南卡罗来纳州以外,弗吉尼亚和其他南方各州在战后迅速恢复了出口农作物,很快付清了大部分债务。北方各州就不是这样了,各州都欠着巨额债务,举步维艰。而汉密尔顿的提议无异于将北方的债务转嫁到南方身上。其次,汉密尔顿的方案侧重于商业、银行业,而没有将重心放在农业方面。1790年的美国是农业国,90%的GDP来自农业,95%的人口住在农村,议员们的视野自然会面向广大的农庄,尤其是南方各州。而汉密尔顿的方案明显有利于北方各州。这次国会的交锋标示着,“国父们”虽然在建国理念上曾经志同道合,但是在治国策略上开始分道扬镳,同时也加深了农业与工商业、南方与北方、联邦与州之间的裂痕,这为后来的南北战争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