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他居然说:数学其实挺“好玩”?(广告id,已封号)

STEM版,合并数学,物理,化学,科学,工程,机械。不包括生物、医学相关,和计算机相关内容。

版主: verdeliteTheMatrix

主题已锁定
cutefloor楼主
已冻结已冻结
帖子互动: 1
帖子: 10
注册时间: 2025年 7月 1日 23:05

#1 那天他居然说:数学其实挺“好玩”?(广告id,已封号)

帖子 cutefloor楼主 »

我们家Leo,从小数学成绩都还行,他是属于那种“题目给够,他就能解”的类型。你说天赋有多高吧也不至于,但逻辑感确实比一般孩子强,学东西也快。虽然在这方面有天赋,但在他的学习旅途中,他从来没喜欢过数学。是的,从没。这里的“喜欢”说的是那种“主动打开练习册、兴致勃勃钻研题”的喜欢。对他来说,数学就是一个任务,一个必须完成的事情——像打怪一样刷副本,刷过就算,不打也没关系。我也不是非得鸡娃那一挂的,只是总觉得稍微浪费了他在数学方面的一点点天赋。

说实话,我其实挺努力地“陪跑”了他这一条数学路的。我们住在加州东湾,华人多,资源自然是不缺的,所以从二年级开始,我就让他试了不少课——本地的 enrichment program,老师很温和,题目简单快乐,但Leo明显觉得“太幼稚”;朋友推荐的刷题APP,每天15分钟,但他坚持了一周就说“这不就是填空题吗?”;我自己还给他买过AoPS的书,打算陪他慢慢学。但老实说,我理工科出身的人都觉得那个书讲得绕,孩子更是看两页就躺下了;后来还报过一次网上的奥数营,老师背景不错,题也挺难,但全程照着PPT念,娃上了两节就再也不愿意点开了。

我一度想放弃。

他成绩其实并不差,校内的数学考试也一直能考个不错的分数。但肯定很多家长都有和我同样的感觉——你知道他可以更好,但他一点都不在乎他到底能不能更好,一直都居于安乐不思进取。

但是这段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周三晚上,那天其实挺普通的。我下班晚了,到家时他正窝在沙发上玩Switch,我一边做饭一边问他今天那节数学小班课怎么样。
他说:“今天上的还挺有意思的。”
我:“哪儿有意思了?题做对了?”
他说:“不只是做对。老师出了一道怪题,他说这题95%的人第一次都会做错,然后我们果然错了。”
我:“然后呢?”
他说:“然后老师说,我们现在来看看为什么你会错——他不是直接讲答案,是带着我们一步一步想‘到底我们哪一层逻辑错了’,我发现原来是我默认了一个不成立的条件。”
他说这话时,眼睛是亮的。

而且那天吃完饭,他突然拿出白纸开始画图,我凑过去一看,居然是在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他用点阵的方式重新画了一遍,说:“你看,其实可以用两个梯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这样更直观。”然后他抬头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是n(n+1)/2吗?我发现这样比背公式快多了。”

说真的,我不是没见过他做难题,也不是没见过他考试考满分,但像这样他自己在吃饭后主动找数学玩的,我是真的第一次见。那节课,我特意去翻了回放,老师在上课时并没有直接“讲答案”,而是一层层地引导他们走到结论。还穿插了一个历史小故事,说高斯小时候是怎么被老师用等差数列“安静下来”的。

Leo说:“我以前以为这些公式都是老师编出来的,原来也有人是‘想出来’的。”

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上这门课。不是说从此孩子爱上数学、每天都在刷题,也不是说拿了什么奖。但我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变化。
他会主动在路上跟我讨论一道题的几种做法;
有时会因为“没想出来”而皱眉,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无所谓”;
偶尔还会跑来问我,“你小时候是怎么做这类题的?”
他没有变成别人家的“神娃”,但我觉得他开始真正进入数学的世界了。

至于课嘛……你要说这节课是哪家的,其实也没什么秘密。就是那家“主打中文课起家,后来出了数学板块”的LingoAce。他们家中文我们一直在上,也挺好的,但是没想到数学老师也挺惊喜的。(不是广告不是广告,我没收钱,看个人)

这篇本来只是想记录一下Leo说“数学也能好玩”的那一晚,写着写着就有点跑题了(有时候天马行空就这样了)。但我真的觉得,教育这件事,有时候不是我们准备得多完美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等那个刚刚好的时刻,让孩子自己迈出那一步。
上次由 wh 在 2025年 8月 5日 10:09 修改。
原因: 修改标题,注明为已封号的广告id。
头像
verdelite(众傻之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944
帖子: 2307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1日 23:33

#2 Re: 那天他居然说:数学其实挺“好玩”?

帖子 verdelite(众傻之傻) »

cutefloor 写了: 2025年 7月 22日 21:47 我们家Leo,从小数学成绩都还行,他是属于那种“题目给够,他就能解”的类型。你说天赋有多高吧也不至于,但逻辑感确实比一般孩子强,学东西也快。虽然在这方面有天赋,但在他的学习旅途中,他从来没喜欢过数学。是的,从没。这里的“喜欢”说的是那种“主动打开练习册、兴致勃勃钻研题”的喜欢。对他来说,数学就是一个任务,一个必须完成的事情——像打怪一样刷副本,刷过就算,不打也没关系。我也不是非得鸡娃那一挂的,只是总觉得稍微浪费了他在数学方面的一点点天赋。

说实话,我其实挺努力地“陪跑”了他这一条数学路的。我们住在加州东湾,华人多,资源自然是不缺的,所以从二年级开始,我就让他试了不少课——本地的 enrichment program,老师很温和,题目简单快乐,但Leo明显觉得“太幼稚”;朋友推荐的刷题APP,每天15分钟,但他坚持了一周就说“这不就是填空题吗?”;我自己还给他买过AoPS的书,打算陪他慢慢学。但老实说,我理工科出身的人都觉得那个书讲得绕,孩子更是看两页就躺下了;后来还报过一次网上的奥数营,老师背景不错,题也挺难,但全程照着PPT念,娃上了两节就再也不愿意点开了。

我一度想放弃。

他成绩其实并不差,校内的数学考试也一直能考个不错的分数。但肯定很多家长都有和我同样的感觉——你知道他可以更好,但他一点都不在乎他到底能不能更好,一直都居于安乐不思进取。

但是这段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周三晚上,那天其实挺普通的。我下班晚了,到家时他正窝在沙发上玩Switch,我一边做饭一边问他今天那节数学小班课怎么样。
他说:“今天上的还挺有意思的。”
我:“哪儿有意思了?题做对了?”
他说:“不只是做对。老师出了一道怪题,他说这题95%的人第一次都会做错,然后我们果然错了。”
我:“然后呢?”
他说:“然后老师说,我们现在来看看为什么你会错——他不是直接讲答案,是带着我们一步一步想‘到底我们哪一层逻辑错了’,我发现原来是我默认了一个不成立的条件。”
他说这话时,眼睛是亮的。

而且那天吃完饭,他突然拿出白纸开始画图,我凑过去一看,居然是在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他用点阵的方式重新画了一遍,说:“你看,其实可以用两个梯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这样更直观。”然后他抬头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是n(n+1)/2吗?我发现这样比背公式快多了。”

说真的,我不是没见过他做难题,也不是没见过他考试考满分,但像这样他自己在吃饭后主动找数学玩的,我是真的第一次见。那节课,我特意去翻了回放,老师在上课时并没有直接“讲答案”,而是一层层地引导他们走到结论。还穿插了一个历史小故事,说高斯小时候是怎么被老师用等差数列“安静下来”的。

Leo说:“我以前以为这些公式都是老师编出来的,原来也有人是‘想出来’的。”

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上这门课。不是说从此孩子爱上数学、每天都在刷题,也不是说拿了什么奖。但我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变化。
他会主动在路上跟我讨论一道题的几种做法;
有时会因为“没想出来”而皱眉,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无所谓”;
偶尔还会跑来问我,“你小时候是怎么做这类题的?”
他没有变成别人家的“神娃”,但我觉得他开始真正进入数学的世界了。

至于课嘛……你要说这节课是哪家的,其实也没什么秘密。就是那家“主打中文课起家,后来出了数学板块”的LingoAce。他们家中文我们一直在上,也挺好的,但是没想到数学老师也挺惊喜的。(不是广告不是广告,我没收钱,看个人)

这篇本来只是想记录一下Leo说“数学也能好玩”的那一晚,写着写着就有点跑题了(有时候天马行空就这样了)。但我真的觉得,教育这件事,有时候不是我们准备得多完美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等那个刚刚好的时刻,让孩子自己迈出那一步。
软文呀。暂时留着吧。
没有光子;也没有量子能级,量子跃迁,量子叠加,量子塌缩和量子纠缠。
主题已锁定

回到 “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