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抨击左派教育将他的儿子教成变性人

讨论子女教育,兼顾为人父母可能遇到的任何其它问题。

版主: noles

回复
cellcycle1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cellcycle1 的博客
帖子互动: 953
帖子: 68221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5:59

马斯克抨击左派教育将他的儿子教成变性人

帖子 cellcycle1楼主 »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兼X所有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即将出版的传记中说,他儿子在洛杉矶就读的一所极左学校把其教育成了变性人以及“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者”。

美国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即将出版的“埃隆‧马斯克”传记包括上述内容,这是马斯克收购推特(现在的X)的重要原因之一。《华尔街日报》周四(8月31日)刊登了这本书的摘录。

摘录称,“马斯克对‘觉醒病毒’(这是他对觉醒运动的昵称)的危险感到日益担忧,他认为,这种病毒正在感染美国”,这是马斯克希望收购该公司的一个关键因素。


马斯克告诉艾萨克森:“除非停止从根本上反科学、反价值和反人类的觉醒病毒,否则文明永远不会成为多行星的。”
艾萨克森随后写了一段马斯克一个孩子变成变性人以及共产主义者的经历。

马斯克的反觉醒情绪,部分是由他最大的孩子泽维尔(Xavier)(当时16岁)决定变性引发的。“嘿,我是变性人,我现在的名字是珍娜(Jenna)。”泽维尔给他的婶婶发短信说,“别告诉我爸爸。”

当马斯克发现后,他刚开始基本上还能接受,但后来珍娜又变成了一名狂热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与马斯克断绝了所有联系。

“她超越了社会主义,成为了一名彻底的共产主义者,并认为任何富有的人都是邪恶的。”马斯克说。自从他的长子内华达(Nevada)去世以来,这种裂痕对他来说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我已经提出了很多建议”,他说,“但她(珍娜)不想和我待在一起。”

他将部分原因归咎于珍娜在洛杉矶就读的一所进步派学校“十字路口”(Crossroads)中吸收的意识形态教育。他觉得,推特也被类似的思维所影响,压制右翼和反建制声音。

马斯克此前曾抨击政治左派让他的儿子反对他。

“这是彻底的共产主义……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你富有,你就是邪恶的。”马斯克说道,“(我和珍娜的)关系可能会改变,我和所有其他孩子的关系都很好。无法赢得所有人的好感。”

图片
lilyamao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905
帖子: 8340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4日 19:15

Re: 马斯克抨击左派教育将他的儿子教成变性人

帖子 lilyamao »

马斯克自大自狂加无知
chace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67
帖子: 532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5日 11:54

Re: 马斯克抨击左派教育将他的儿子教成变性人

帖子 chace »

马应龙想过没想过, 他的儿子会不会是像Caitlyn Jenner, 从小就意识到了自己性别不一致?
Caitlyn Jenner是到了60多才走到变性这一步。 Xavier的学校只是让他更早明白自己的真实情况?
Hof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Hof 的博客
帖子互动: 228
帖子: 2088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5日 03:09

Re: 马斯克抨击左派教育将他的儿子教成变性人

帖子 Hof »

非常同意ELON MUSK的批驳“觉醒病毒”的说法!(PS:“觉醒病毒” = woke mind virus/LZ转帖最好注出)

所谓的”觉醒病毒“,其实是对(美国/西方)大众的二次洗脑。而对普通百姓一次洗脑的3大杀器:
  • 拥枪可以自保; = 平民百姓的自相残杀!
  • LGBT从娃娃开始普及; = 社会伦理混乱!
  • 提前/负债消费体系; = 助长贪婪和不自律的人格;
甚至包括棱镜计划到现在的社交媒体的对大众的洗脑/管控体系,还有电车推广 = 取代燃油车!
cellcycle1 写了: 2023年 9月 1日 20:00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兼X所有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即将出版的传记中说,
► 显示剧情透露
lilyamao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905
帖子: 8340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4日 19:15

Re: 马斯克抨击左派教育将他的儿子教成变性人

帖子 lilyamao »

譬如国内的金星
cellcycle1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cellcycle1 的博客
帖子互动: 953
帖子: 68221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5:59

Re: 马斯克抨击左派教育将他的儿子教成变性人

帖子 cellcycle1楼主 »

lilyamao 写了: 2023年 9月 2日 07:35 譬如国内的金星
人家真变了,而且也只说自己,不骚扰别人,
回复

回到 “子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