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版主: alexwlt1024
版面规则
左也行,右也行,文明发帖就欢迎;粉也罢,黑也罢,互相尊重别谩骂。
左也行,右也行,文明发帖就欢迎;粉也罢,黑也罢,互相尊重别谩骂。
#1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依稀记得2018年刚参加工作不久,还在和同事讨论辽宁舰单刀赴宴,涡扇-15何时服役,讨论民用车还是BBA雷克萨斯保时捷,讨论手机还是苹果三星为主,讨论飞机还是波音空客,系统还是微软OS,那时候听说最多的就是,航发材料耐热不行、性能不行、推力不行,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不行,芯片不行,系统不行……
但是感觉自从疫情过后,才过了几年时间,突然间055有了,075有了,北斗有了,隐形战机有了两种,电子战机J-15D16D,据说最大推力的涡扇19即将问世,轰-20也犹抱琵琶半遮面。机械狼无人机世界一流,电磁弹射的福建舰也已经完成下海,导弹我们一直世界前列不举例了。民航商飞的崛起C909、C919也逐步普及,直接挤压空客波音市场,系统鸿蒙澎湃挤压苹果三星市场。民用车方面,新能源BYD小鹏蔚来小米的崛起让传统日产本田丰田现代雪佛兰等4S店没了踪影,BBA地位摇摇欲坠,人工智能AI也不输美国多少。据说现在连中微子、暗物质领域都搞得有声有色。
现在的中国,不论是军工、航发、芯片、系统、民用造车、造船、AI等高科技领域似乎迎头赶上并超越了大部分传统强国,这样的爆发速度是从何而来?打个比方就是06年三代机歼-10刚问世,2011年五代机歼-20就问世了,前后也就隔了5~6年,是怎么做到绕过四代机直接研制五代机的。包括船舶工业也有同样的疑问,感觉055这样的大驱是直接从3000吨级直接跨越到万吨级的。还有民用车领域,感觉都没经过几年技术沉淀和市场检验就突然迎头赶上那些百年车企了。而像华为、小米这些手机它起码有个逐步换代过程吧。
我说一个角度,因为全球人才的流动出现了变化,大量顶级科学家都跑来了中国。
最近两年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大量的外国科研人员涌入中国,其中不仅包括华裔科学家,还有很多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他们都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跑来中国效力,仿佛一夜之间咱们就成为了全球人才的避风港。
很多人看到这种现象就不能理解,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今天我就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说一个颠覆大家认知的结论——现在国外的科研环境已经恶劣到了很多科学家待不下去的地步了。
我们大多数人从小接触到的信息是中国科研环境不好,国外更加自由,所以很多顶级人才都愿意去美国搞科学技术研究,的确,这在以前是一个客观事实,尤其是在上世纪的时候,国内顶级人才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至于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一个是国外有各种先进的设备和试验室,能够开展最前沿的研究。
另一个国外机构愿意给钱,只要出国待遇就是国内的10倍甚至是100倍。
最后就是国内的审核和考核流程比较繁琐,很多科研人才有点接受不了。
总之,人才流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但是,现在这种局势开始发生改变了,因为国外的科研环境急剧恶化,对很多顶级科学家非常不友好。
不信我给大家说三个案例:
一个是全球语音识别领域的顶级专家丹尼尔·波维,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是他做的事情所有人都清楚,像小米的小爱同学、苹果的Siri,还有天猫精灵这些东西,都是他提供的技术支持,在语音识别领域,他是名震全球的技术大牛。
可就是这样的顶级人才,美国都容不下去他,具体是因为啥事情呢?说起来也很搞笑,本来这哥们在美国的大学里一心搞研究不问世事,结果2019年的时候他所在的学校爆发了“反种族主义”的大游行,愤怒的学生们包围了教学楼不让他进去搞研究。
而丹尼尔·波维也是一个直性子,他眼里只有科研没有其他东西,所以哪怕教学楼被围得水泄不通,他还是坚持要返回试验室拿回自己的资料,然后在他拧断教学楼的大锁准备进入的时候,被周围的人给抓住了,他们给他扣了一个“种族歧视”的帽子,直接导致他被学校开除。
本来就算被开除,他这种顶级人才也不愁去处,当时Facebook+就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可是正当他准备入职的时候,网友把Facebook给网暴了,说他们收留一个搞种族歧视的人,要求Facebook和丹尼尔·波维一起道歉,最后闹得丹尼尔·波维勃然大怒,直接离开了美国,来到了咱们这里,来了中国之后他还特意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中国人没有美国式的政治正确,与中国人相处更加轻松。
他的言论引得无数美国人破了大防。
当然,除了丹尼尔·波维这种被美国政治正确迫害的人之外,还有另一类美国科学家也被逼得被迫离开了美国。
比如说世界纳米材料的领头人查尔斯利波,他是该领域全球最顶尖的人才之一,可就是这样的人,现在也已经离开了美国来到中国定居,至于原因也很滑稽,只是因为他和咱们武汉的一个机构进行了一次科研合作,然后就被FBI抓住了把柄,说他涉嫌卖国,要把他判处死刑,虽然后来经过多番操作避免了死刑,但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知道再在美国待下去,搞不好哪天就会丢了老命,所以他果断跑路来到了香港做科研。
除了上面这两种情况之外,还有第三类情况,那就是在美国只要是和中国扯上一点关系的人,都会被美国政府各种针对,比如说你三代以上有中国人血统,在做科研的时候就会被美国人找各种理由卡你的项目,导致你完全无法连贯的做课题。
再比如说即便你是一个美国人,但是在以前中美蜜月期的时候和咱们有过合作,那也会被美国司法部挖出来打官司。
更夸张地是有些已经入籍几十年的华人,也会被认为是奸细,如果你有哪一笔经费没有发票证明和研究有关,那就有可能被关进联邦监狱里。
我说句真心话,哪怕是1936年的纳粹德国时期,希特勒迫害犹太科学家也没到如此地步,由此可见美国的科研环境已经恶化到了什么地步。
再加上随着国力的增强,咱们现在也有了充足的科研资金,很多设备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吸引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来到中国定居,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大概有超过10000名外国专家正在中国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给中国的科技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助力。
去年的时候我就看到过澳大利亚战略研究所的一份报告,里面指出:在44项先进技术中,中国已经在37项技术领先于美国,比如说太空、机器人、能源、环境、国防、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先进材料、量子等等,这些领域我们都是全球领先水平。
而之所以能做出这些成绩,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人才的累积,我们国内70年人才的累积再加上国外顶级科学家的涌入,这才出现了如今这种科学技术大井喷的局面。
美国人当年吃了二战的福利,让欧洲大量的科学家涌入美国避险,从而帮助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如今剧情又在重演,只不过人才是从美国流入中国,当这样的局面发生的时候,你就知道,中美竞争的关键转折点,确实已经来临。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 枫冷慕诗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71991 ... 3618978955
但是感觉自从疫情过后,才过了几年时间,突然间055有了,075有了,北斗有了,隐形战机有了两种,电子战机J-15D16D,据说最大推力的涡扇19即将问世,轰-20也犹抱琵琶半遮面。机械狼无人机世界一流,电磁弹射的福建舰也已经完成下海,导弹我们一直世界前列不举例了。民航商飞的崛起C909、C919也逐步普及,直接挤压空客波音市场,系统鸿蒙澎湃挤压苹果三星市场。民用车方面,新能源BYD小鹏蔚来小米的崛起让传统日产本田丰田现代雪佛兰等4S店没了踪影,BBA地位摇摇欲坠,人工智能AI也不输美国多少。据说现在连中微子、暗物质领域都搞得有声有色。
现在的中国,不论是军工、航发、芯片、系统、民用造车、造船、AI等高科技领域似乎迎头赶上并超越了大部分传统强国,这样的爆发速度是从何而来?打个比方就是06年三代机歼-10刚问世,2011年五代机歼-20就问世了,前后也就隔了5~6年,是怎么做到绕过四代机直接研制五代机的。包括船舶工业也有同样的疑问,感觉055这样的大驱是直接从3000吨级直接跨越到万吨级的。还有民用车领域,感觉都没经过几年技术沉淀和市场检验就突然迎头赶上那些百年车企了。而像华为、小米这些手机它起码有个逐步换代过程吧。
我说一个角度,因为全球人才的流动出现了变化,大量顶级科学家都跑来了中国。
最近两年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大量的外国科研人员涌入中国,其中不仅包括华裔科学家,还有很多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他们都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跑来中国效力,仿佛一夜之间咱们就成为了全球人才的避风港。
很多人看到这种现象就不能理解,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今天我就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说一个颠覆大家认知的结论——现在国外的科研环境已经恶劣到了很多科学家待不下去的地步了。
我们大多数人从小接触到的信息是中国科研环境不好,国外更加自由,所以很多顶级人才都愿意去美国搞科学技术研究,的确,这在以前是一个客观事实,尤其是在上世纪的时候,国内顶级人才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至于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一个是国外有各种先进的设备和试验室,能够开展最前沿的研究。
另一个国外机构愿意给钱,只要出国待遇就是国内的10倍甚至是100倍。
最后就是国内的审核和考核流程比较繁琐,很多科研人才有点接受不了。
总之,人才流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但是,现在这种局势开始发生改变了,因为国外的科研环境急剧恶化,对很多顶级科学家非常不友好。
不信我给大家说三个案例:
一个是全球语音识别领域的顶级专家丹尼尔·波维,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是他做的事情所有人都清楚,像小米的小爱同学、苹果的Siri,还有天猫精灵这些东西,都是他提供的技术支持,在语音识别领域,他是名震全球的技术大牛。
可就是这样的顶级人才,美国都容不下去他,具体是因为啥事情呢?说起来也很搞笑,本来这哥们在美国的大学里一心搞研究不问世事,结果2019年的时候他所在的学校爆发了“反种族主义”的大游行,愤怒的学生们包围了教学楼不让他进去搞研究。
而丹尼尔·波维也是一个直性子,他眼里只有科研没有其他东西,所以哪怕教学楼被围得水泄不通,他还是坚持要返回试验室拿回自己的资料,然后在他拧断教学楼的大锁准备进入的时候,被周围的人给抓住了,他们给他扣了一个“种族歧视”的帽子,直接导致他被学校开除。
本来就算被开除,他这种顶级人才也不愁去处,当时Facebook+就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可是正当他准备入职的时候,网友把Facebook给网暴了,说他们收留一个搞种族歧视的人,要求Facebook和丹尼尔·波维一起道歉,最后闹得丹尼尔·波维勃然大怒,直接离开了美国,来到了咱们这里,来了中国之后他还特意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中国人没有美国式的政治正确,与中国人相处更加轻松。
他的言论引得无数美国人破了大防。
当然,除了丹尼尔·波维这种被美国政治正确迫害的人之外,还有另一类美国科学家也被逼得被迫离开了美国。
比如说世界纳米材料的领头人查尔斯利波,他是该领域全球最顶尖的人才之一,可就是这样的人,现在也已经离开了美国来到中国定居,至于原因也很滑稽,只是因为他和咱们武汉的一个机构进行了一次科研合作,然后就被FBI抓住了把柄,说他涉嫌卖国,要把他判处死刑,虽然后来经过多番操作避免了死刑,但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知道再在美国待下去,搞不好哪天就会丢了老命,所以他果断跑路来到了香港做科研。
除了上面这两种情况之外,还有第三类情况,那就是在美国只要是和中国扯上一点关系的人,都会被美国政府各种针对,比如说你三代以上有中国人血统,在做科研的时候就会被美国人找各种理由卡你的项目,导致你完全无法连贯的做课题。
再比如说即便你是一个美国人,但是在以前中美蜜月期的时候和咱们有过合作,那也会被美国司法部挖出来打官司。
更夸张地是有些已经入籍几十年的华人,也会被认为是奸细,如果你有哪一笔经费没有发票证明和研究有关,那就有可能被关进联邦监狱里。
我说句真心话,哪怕是1936年的纳粹德国时期,希特勒迫害犹太科学家也没到如此地步,由此可见美国的科研环境已经恶化到了什么地步。
再加上随着国力的增强,咱们现在也有了充足的科研资金,很多设备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吸引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来到中国定居,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大概有超过10000名外国专家正在中国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给中国的科技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助力。
去年的时候我就看到过澳大利亚战略研究所的一份报告,里面指出:在44项先进技术中,中国已经在37项技术领先于美国,比如说太空、机器人、能源、环境、国防、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先进材料、量子等等,这些领域我们都是全球领先水平。
而之所以能做出这些成绩,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人才的累积,我们国内70年人才的累积再加上国外顶级科学家的涌入,这才出现了如今这种科学技术大井喷的局面。
美国人当年吃了二战的福利,让欧洲大量的科学家涌入美国避险,从而帮助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如今剧情又在重演,只不过人才是从美国流入中国,当这样的局面发生的时候,你就知道,中美竞争的关键转折点,确实已经来临。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 枫冷慕诗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71991 ... 3618978955
x1

#3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查尔斯利波是啥,那个著名的纳米水车?
dashuaige 写了: 2025年 8月 11日 17:26 依稀记得2018年刚参加工作不久,还在和同事讨论辽宁舰单刀赴宴,涡扇-15何时服役,讨论民用车还是BBA雷克萨斯保时捷,讨论手机还是苹果三星为主,讨论飞机还是波音空客,系统还是微软OS,那时候听说最多的就是,航发材料耐热不行、性能不行、推力不行,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不行,芯片不行,系统不行……
但是感觉自从疫情过后,才过了几年时间,突然间055有了,075有了,北斗有了,隐形战机有了两种,电子战机J-15D16D,据说最大推力的涡扇19即将问世,轰-20也犹抱琵琶半遮面。机械狼无人机世界一流,电磁弹射的福建舰也已经完成下海,导弹我们一直世界前列不举例了。民航商飞的崛起C909、C919也逐步普及,直接挤压空客波音市场,系统鸿蒙澎湃挤压苹果三星市场。民用车方面,新能源BYD小鹏蔚来小米的崛起让传统日产本田丰田现代雪佛兰等4S店没了踪影,BBA地位摇摇欲坠,人工智能AI也不输美国多少。据说现在连中微子、暗物质领域都搞得有声有色。
现在的中国,不论是军工、航发、芯片、系统、民用造车、造船、AI等高科技领域似乎迎头赶上并超越了大部分传统强国,这样的爆发速度是从何而来?打个比方就是06年三代机歼-10刚问世,2011年五代机歼-20就问世了,前后也就隔了5~6年,是怎么做到绕过四代机直接研制五代机的。包括船舶工业也有同样的疑问,感觉055这样的大驱是直接从3000吨级直接跨越到万吨级的。还有民用车领域,感觉都没经过几年技术沉淀和市场检验就突然迎头赶上那些百年车企了。而像华为、小米这些手机它起码有个逐步换代过程吧。
我说一个角度,因为全球人才的流动出现了变化,大量顶级科学家都跑来了中国。
最近两年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大量的外国科研人员涌入中国,其中不仅包括华裔科学家,还有很多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他们都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跑来中国效力,仿佛一夜之间咱们就成为了全球人才的避风港。
很多人看到这种现象就不能理解,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今天我就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说一个颠覆大家认知的结论——现在国外的科研环境已经恶劣到了很多科学家待不下去的地步了。
我们大多数人从小接触到的信息是中国科研环境不好,国外更加自由,所以很多顶级人才都愿意去美国搞科学技术研究,的确,这在以前是一个客观事实,尤其是在上世纪的时候,国内顶级人才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至于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一个是国外有各种先进的设备和试验室,能够开展最前沿的研究。
另一个国外机构愿意给钱,只要出国待遇就是国内的10倍甚至是100倍。
最后就是国内的审核和考核流程比较繁琐,很多科研人才有点接受不了。
总之,人才流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但是,现在这种局势开始发生改变了,因为国外的科研环境急剧恶化,对很多顶级科学家非常不友好。
不信我给大家说三个案例:
一个是全球语音识别领域的顶级专家丹尼尔·波维,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是他做的事情所有人都清楚,像小米的小爱同学、苹果的Siri,还有天猫精灵这些东西,都是他提供的技术支持,在语音识别领域,他是名震全球的技术大牛。
可就是这样的顶级人才,美国都容不下去他,具体是因为啥事情呢?说起来也很搞笑,本来这哥们在美国的大学里一心搞研究不问世事,结果2019年的时候他所在的学校爆发了“反种族主义”的大游行,愤怒的学生们包围了教学楼不让他进去搞研究。
而丹尼尔·波维也是一个直性子,他眼里只有科研没有其他东西,所以哪怕教学楼被围得水泄不通,他还是坚持要返回试验室拿回自己的资料,然后在他拧断教学楼的大锁准备进入的时候,被周围的人给抓住了,他们给他扣了一个“种族歧视”的帽子,直接导致他被学校开除。
本来就算被开除,他这种顶级人才也不愁去处,当时Facebook+就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可是正当他准备入职的时候,网友把Facebook给网暴了,说他们收留一个搞种族歧视的人,要求Facebook和丹尼尔·波维一起道歉,最后闹得丹尼尔·波维勃然大怒,直接离开了美国,来到了咱们这里,来了中国之后他还特意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中国人没有美国式的政治正确,与中国人相处更加轻松。
他的言论引得无数美国人破了大防。
当然,除了丹尼尔·波维这种被美国政治正确迫害的人之外,还有另一类美国科学家也被逼得被迫离开了美国。
比如说世界纳米材料的领头人查尔斯利波,他是该领域全球最顶尖的人才之一,可就是这样的人,现在也已经离开了美国来到中国定居,至于原因也很滑稽,只是因为他和咱们武汉的一个机构进行了一次科研合作,然后就被FBI抓住了把柄,说他涉嫌卖国,要把他判处死刑,虽然后来经过多番操作避免了死刑,但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知道再在美国待下去,搞不好哪天就会丢了老命,所以他果断跑路来到了香港做科研。
除了上面这两种情况之外,还有第三类情况,那就是在美国只要是和中国扯上一点关系的人,都会被美国政府各种针对,比如说你三代以上有中国人血统,在做科研的时候就会被美国人找各种理由卡你的项目,导致你完全无法连贯的做课题。
再比如说即便你是一个美国人,但是在以前中美蜜月期的时候和咱们有过合作,那也会被美国司法部挖出来打官司。
更夸张地是有些已经入籍几十年的华人,也会被认为是奸细,如果你有哪一笔经费没有发票证明和研究有关,那就有可能被关进联邦监狱里。
我说句真心话,哪怕是1936年的纳粹德国时期,希特勒迫害犹太科学家也没到如此地步,由此可见美国的科研环境已经恶化到了什么地步。
再加上随着国力的增强,咱们现在也有了充足的科研资金,很多设备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吸引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来到中国定居,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大概有超过10000名外国专家正在中国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给中国的科技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助力。
去年的时候我就看到过澳大利亚战略研究所的一份报告,里面指出:在44项先进技术中,中国已经在37项技术领先于美国,比如说太空、机器人、能源、环境、国防、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先进材料、量子等等,这些领域我们都是全球领先水平。
而之所以能做出这些成绩,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人才的累积,我们国内70年人才的累积再加上国外顶级科学家的涌入,这才出现了如今这种科学技术大井喷的局面。
美国人当年吃了二战的福利,让欧洲大量的科学家涌入美国避险,从而帮助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如今剧情又在重演,只不过人才是从美国流入中国,当这样的局面发生的时候,你就知道,中美竞争的关键转折点,确实已经来临。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 枫冷慕诗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71991 ... 3618978955
#4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好巧,最近我也有这样的感受。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听了几个大会报告。
第一个说:相关资源百分之八十都在中国手里……
第二个说:国内第一就是世界第一……
第三个说:美国是这个领域的开创者,但现在毫无疑问我们是领先者……
第四个说:在我们把成本降低到原来的百分之一后,世界上已经没有对手了……
搁以前吧,有些人做的工作即使真的领先也不会这么直白,作报告的时候也多少会谦虚一点。
就在这两三年,很多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了。
作者:胡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71991 ... 7081223578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听了几个大会报告。
第一个说:相关资源百分之八十都在中国手里……
第二个说:国内第一就是世界第一……
第三个说:美国是这个领域的开创者,但现在毫无疑问我们是领先者……
第四个说:在我们把成本降低到原来的百分之一后,世界上已经没有对手了……
搁以前吧,有些人做的工作即使真的领先也不会这么直白,作报告的时候也多少会谦虚一点。
就在这两三年,很多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了。
作者:胡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71991 ... 7081223578
#6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本人目前在某个大学里做某种高精度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我们实验室也算是业界先进,本人也算有幸摸到了一点点人类科技边界。
在工作的时候我深切体会到了现代科技的复杂性与交叉性。
举个例子,如果要机器人要达到微米级精度,除了我们设计机器人的要做好结构设计,应力分析,控制系统优化等我们份内的活。
供应商提供的高精度电机,encoder,零件等缺一不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作为下游实际研发产品的部门,没了上游提供的支持,就算是最好的工程师也没法做出成果。
事实上科技水平已经进步到几乎没有人能懂所有东西的地步了。
我懂代码,我也懂结构分析,但我对电机如何又快又准一无所知。
我懂transform,我也懂OS,但我对RAM具体如何实现高速存储毫无头绪。
科技就是这样。如果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性能达标的话,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做出我们想要的,然而我们的上游也还有他们的上游,我们自然也有下游。
这些密密麻麻的科技节点织成了一张大网。共同构成了现代人类科技文明。
至于为什么我们现在科技才爆发,因为大众只关心成功那一刻。
拿我们的航发举例子。WS15最近才上机,那是你没有看到过去数十年间航发系统工程师们的汗水,也是你没有看见几十年以来材料工程师们的努力,还有无数研发仿真软件的工程师,研发试车台的工程师。
他们无数人可能一辈子就只搞了一个子系统里面的某个零部件。
其实这是一场长征,只不过大家只看见了胜利会师那一刻的辉煌。
更新一下防杠:我在国外是因为在我所在的领域客观上美国暂时更先进,从个人角度出发我肯定希望接触到的是目前最先进的东西。
但随着国内各个企业高校研究院在各个子系统下的进步和对我这个细分行业投入的增加,国内的系统成型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我所在的行业国内的子系统并无劣势,最大的劣势在于概念。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内某大学想出一个新idea,但大多数投资人并不会相信,仅仅因为这个是土idea而不是洋idea。
然而随着国内对于科技信心的提升,我相信这个问题会逐步改善。
至于我本人,我会回来的,毕竟我是中国人。
作者:Robi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71991 ... 5811193066
在工作的时候我深切体会到了现代科技的复杂性与交叉性。
举个例子,如果要机器人要达到微米级精度,除了我们设计机器人的要做好结构设计,应力分析,控制系统优化等我们份内的活。
供应商提供的高精度电机,encoder,零件等缺一不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作为下游实际研发产品的部门,没了上游提供的支持,就算是最好的工程师也没法做出成果。
事实上科技水平已经进步到几乎没有人能懂所有东西的地步了。
我懂代码,我也懂结构分析,但我对电机如何又快又准一无所知。
我懂transform,我也懂OS,但我对RAM具体如何实现高速存储毫无头绪。
科技就是这样。如果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性能达标的话,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做出我们想要的,然而我们的上游也还有他们的上游,我们自然也有下游。
这些密密麻麻的科技节点织成了一张大网。共同构成了现代人类科技文明。
至于为什么我们现在科技才爆发,因为大众只关心成功那一刻。
拿我们的航发举例子。WS15最近才上机,那是你没有看到过去数十年间航发系统工程师们的汗水,也是你没有看见几十年以来材料工程师们的努力,还有无数研发仿真软件的工程师,研发试车台的工程师。
他们无数人可能一辈子就只搞了一个子系统里面的某个零部件。
其实这是一场长征,只不过大家只看见了胜利会师那一刻的辉煌。
更新一下防杠:我在国外是因为在我所在的领域客观上美国暂时更先进,从个人角度出发我肯定希望接触到的是目前最先进的东西。
但随着国内各个企业高校研究院在各个子系统下的进步和对我这个细分行业投入的增加,国内的系统成型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我所在的行业国内的子系统并无劣势,最大的劣势在于概念。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内某大学想出一个新idea,但大多数投资人并不会相信,仅仅因为这个是土idea而不是洋idea。
然而随着国内对于科技信心的提升,我相信这个问题会逐步改善。
至于我本人,我会回来的,毕竟我是中国人。
作者:Robi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71991 ... 5811193066
#8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10年前网上有个“台湾YST”,写了不少关于大陆的文章,我估计有些现在还能搜到。他的一篇文章里面做了个预言,未来这些年会是中国科技大爆发的年代,他的理由是中国人聪明,而且中国人的特点太适合搞工业、软件、科技了,以前只是条件不成熟,如今各方面条件成熟又有相当的积累了,科技大爆发是水到渠成的。而且他在文章里面很看不上黑人,说奥巴马上台是美国衰落的开始,认为他们搞搞演讲可以,治国和建设几千年以来都没啥成就,所以金博士也只能说“我有一个梦想”。
#9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人才向中国流动是事实,但是上面那些成果的爆发跟举得例子中的人才没什么关系
归根结底是跟中国大规模培养的理工科人才发挥了作用
还有大批量回国的华人人才提供一些思路
归根结底是跟中国大规模培养的理工科人才发挥了作用
还有大批量回国的华人人才提供一些思路
x1

上次由 mondy 在 2025年 8月 11日 17:37 修改。
#10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2015年,和中科院的兄弟喝酒。喝着喝着,聊到中国科技的发展上。朋友把酒杯一放,对我说,你信不信,再过五到七年,中国会进入一个科技的井喷期。我问他理由。我哥们说,很简单,科技的突破无非三点,砸钱,堆人,靠时间。现在前面两点都具备了,接下来无非就是时间的积累。聊到诺奖的时候,他认为至少还需要20年的积累。目前看来,他的第一部分说得挺准的。接下来看能否如他所言,在2035年前后搞几个诺奖。
作者:饭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71991 ... 5571707923
作者:饭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71991 ... 5571707923
#11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不是大爆发,是压不住。
大爆发是舆论假象造成的错觉。
在2022年之前,英国用来评判科研贡献率的“自然指数”做过多次修改,始终将中国科研贡献率压在第二或以后的位置。但是无论怎么修改算法,到了2022年,中国的科研贡献率都达到了世界第一。于是彻底压不住了。如果是最初的算法,我认为按照当时的发展趋势,最晚到2020年以前,中国的科研贡献率就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中国科技世界第一的名分至少被推迟了两到四年。
而在此之前,2017年左右中国工业就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这个世界第一也是推迟了的。中国工业已经是美国和欧盟的总和。所以实际上的局面是,早在数年前,中国工业已经是美国和欧盟的总和,中国科技已经是世界第一。
而这几年来,全社会还停留在国外比中国先进的舆论欺骗环境下。很多人震惊于中国科技的爆发。
中国国又不是从倒数第一骤然变成世界第一的,之前的快速发展难道就没人看到吗?
然而通过美国操纵的舆论,我们的确看不到。
就在几年前,就在中国科技即将被西方承认世界第一的前夕,我还看到大量的提问是中国的教育怎么了,中国的科研为什么不发达。
当时我就明确说,中国科技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实是年龄结构问题,而不是行不行的问题。
一个完善的科技体系,从人员年龄结构的角度来说,需要老中青结合的完整年龄段。
过去文件经常讲这个。但是很多人只是抄文件,看不懂。我倒是看得懂,也很希望有老人帮忙。但是我说了白说。我也变不出老人来帮忙。只能摊手。
大部分人都知道,科研需要大量的中青年骨干。这些人与社会结合紧密,与经济联系密切,对于各行各业的科技需求能够做出快速响应和深度感知,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一部分人。
但是这些人从哪里获得资金支持、业务指导以及工作保护呢?
就是那些七老八十、掌握着行业话语权和领导权的老年科学家。
这一类老科学家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杨振宁。
这样的人一言九鼎,全行业无不景从。
这些人可以为中青年科学家提供强大的保护,保证他们不会被外面因素干扰。同时也可以为他们争取到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年轻科研人员。
大量的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需要这些人在一线拼命努力。
这样,顶层,中层,基层,就全了。
建国初我国最缺乏的是中层和基层。
光有几个带头人,没有腿,走不动路。
中间阶段我国最缺乏的是顶层和基层,只有中间层,干活不如年轻人,有点干不动了,说话又人微言轻,没分量。
2020年以前,我国的情况就是处于中间层还没长大的阶段。
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杨振宁这样在海外成长起来的老科学家回来坐镇。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为什么没有培养出这样的老科学家。
这个答案很简单。新中国是1949年建立的,到2020年也不过是70年。在此之前的民国时代没有培养足够的优秀科学家,只能寄在外国培养。
建国初期的几十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普及小学、普及初中,在普及高中的时候又改革开放、一度不普及了。
所以,一方面,科学界的泰山北斗严重缺乏;另一方面,中间阶段大幅度延长,中间层也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冲击。
还好,经过漫长的煎熬,终于熬出头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终于崭露头角。
但是由于中间阶段太长,经过多次反复,作为科研体系的关键基础,教育体系,发生了剧烈的劣化改造。
教育系统以及科研系统都没有科学地从社会学角度认识到中国科研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受西方贬低言论的影响,错误认为中国科研是落后的、中国科研体系迟迟不能完善不是由于年龄结构不完备而是由于建设理论错误。
基于这种错误认识,于是我国教育界进行了错误改革。
这种错误认知必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发展。一直到民族主义者用民族主义对抗的方式将西方贬低言论的影响清除出去,才会有改观的机会。
但是民族主义本身也是出自于这些群体,既然当初他们会错误的认为正确的体系是错误的,那么将来也必然会将错误的体系认为是正确的。
因此他们必然会将这些阶段的错误行为,理解为造成中国科研爆发的原因。
只要我们不解决舆论权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错误只会一犯再犯。
关于我国舆论权的斗争,一直很激烈。
比如说以连续性内部刊物为例,我国进行过多次治理,注销废止了一大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印的内部刊物。但是这些刊物实际上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彻底摧毁的结果就是釜底抽薪,消灭了自己的思想阵地和舆论队伍。
作者:风大 可稍息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71991 ... 3781456443
大爆发是舆论假象造成的错觉。
在2022年之前,英国用来评判科研贡献率的“自然指数”做过多次修改,始终将中国科研贡献率压在第二或以后的位置。但是无论怎么修改算法,到了2022年,中国的科研贡献率都达到了世界第一。于是彻底压不住了。如果是最初的算法,我认为按照当时的发展趋势,最晚到2020年以前,中国的科研贡献率就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中国科技世界第一的名分至少被推迟了两到四年。
而在此之前,2017年左右中国工业就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这个世界第一也是推迟了的。中国工业已经是美国和欧盟的总和。所以实际上的局面是,早在数年前,中国工业已经是美国和欧盟的总和,中国科技已经是世界第一。
而这几年来,全社会还停留在国外比中国先进的舆论欺骗环境下。很多人震惊于中国科技的爆发。
中国国又不是从倒数第一骤然变成世界第一的,之前的快速发展难道就没人看到吗?
然而通过美国操纵的舆论,我们的确看不到。
就在几年前,就在中国科技即将被西方承认世界第一的前夕,我还看到大量的提问是中国的教育怎么了,中国的科研为什么不发达。
当时我就明确说,中国科技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实是年龄结构问题,而不是行不行的问题。
一个完善的科技体系,从人员年龄结构的角度来说,需要老中青结合的完整年龄段。
过去文件经常讲这个。但是很多人只是抄文件,看不懂。我倒是看得懂,也很希望有老人帮忙。但是我说了白说。我也变不出老人来帮忙。只能摊手。
大部分人都知道,科研需要大量的中青年骨干。这些人与社会结合紧密,与经济联系密切,对于各行各业的科技需求能够做出快速响应和深度感知,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一部分人。
但是这些人从哪里获得资金支持、业务指导以及工作保护呢?
就是那些七老八十、掌握着行业话语权和领导权的老年科学家。
这一类老科学家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杨振宁。
这样的人一言九鼎,全行业无不景从。
这些人可以为中青年科学家提供强大的保护,保证他们不会被外面因素干扰。同时也可以为他们争取到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年轻科研人员。
大量的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需要这些人在一线拼命努力。
这样,顶层,中层,基层,就全了。
建国初我国最缺乏的是中层和基层。
光有几个带头人,没有腿,走不动路。
中间阶段我国最缺乏的是顶层和基层,只有中间层,干活不如年轻人,有点干不动了,说话又人微言轻,没分量。
2020年以前,我国的情况就是处于中间层还没长大的阶段。
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杨振宁这样在海外成长起来的老科学家回来坐镇。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为什么没有培养出这样的老科学家。
这个答案很简单。新中国是1949年建立的,到2020年也不过是70年。在此之前的民国时代没有培养足够的优秀科学家,只能寄在外国培养。
建国初期的几十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普及小学、普及初中,在普及高中的时候又改革开放、一度不普及了。
所以,一方面,科学界的泰山北斗严重缺乏;另一方面,中间阶段大幅度延长,中间层也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冲击。
还好,经过漫长的煎熬,终于熬出头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终于崭露头角。
但是由于中间阶段太长,经过多次反复,作为科研体系的关键基础,教育体系,发生了剧烈的劣化改造。
教育系统以及科研系统都没有科学地从社会学角度认识到中国科研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受西方贬低言论的影响,错误认为中国科研是落后的、中国科研体系迟迟不能完善不是由于年龄结构不完备而是由于建设理论错误。
基于这种错误认识,于是我国教育界进行了错误改革。
这种错误认知必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发展。一直到民族主义者用民族主义对抗的方式将西方贬低言论的影响清除出去,才会有改观的机会。
但是民族主义本身也是出自于这些群体,既然当初他们会错误的认为正确的体系是错误的,那么将来也必然会将错误的体系认为是正确的。
因此他们必然会将这些阶段的错误行为,理解为造成中国科研爆发的原因。
只要我们不解决舆论权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错误只会一犯再犯。
关于我国舆论权的斗争,一直很激烈。
比如说以连续性内部刊物为例,我国进行过多次治理,注销废止了一大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印的内部刊物。但是这些刊物实际上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彻底摧毁的结果就是釜底抽薪,消灭了自己的思想阵地和舆论队伍。
作者:风大 可稍息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71991 ... 3781456443
#12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因为22年之前,军方一直以为老美在军事上与中国至少是势均力敌的。很多装备在藏着,以备不时之需。
结果22年7月,中美日本海对峙,突然发现,美国太拉跨了,还是16年的手段,于是从23年开始,不断放出新科技试探美国。24年都快把美国逼上绝路了,老美就放了个大烟花了事,其他啥都没了。
现在中国就是把过去已经成熟的技术放出来展示了,隐藏的也少了,就是让美国跟牌,顺便把他裤衩子也亮出来。
结果22年7月,中美日本海对峙,突然发现,美国太拉跨了,还是16年的手段,于是从23年开始,不断放出新科技试探美国。24年都快把美国逼上绝路了,老美就放了个大烟花了事,其他啥都没了。
现在中国就是把过去已经成熟的技术放出来展示了,隐藏的也少了,就是让美国跟牌,顺便把他裤衩子也亮出来。
#13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不是大爆发
是大吹牛
LOL
现在不敢说2025了
改个标题接着吹
共匪的属性就是吹牛13
看看养了多少粉蛆在吹
是大吹牛
LOL
现在不敢说2025了
改个标题接着吹
共匪的属性就是吹牛13
看看养了多少粉蛆在吹
2022世界傻逼大赛结果出炉:
第一名:一个在法律上终身不得拥有一寸土地的傻逼满含泪水哽咽地说"台湾领士是我们的"。
第二名:一个傻逼演讲:“我们千万不能出门,再忍十年,外国人就都死光了,那时候我们就是世界霸主了〞。
第三名:某女傻逼:“俄乌这一仗:打虛了美国,打傻了欧盟,打呆了北约,打烂了乌克兰,打出了一个硬汉普京”。
第一名:一个在法律上终身不得拥有一寸土地的傻逼满含泪水哽咽地说"台湾领士是我们的"。
第二名:一个傻逼演讲:“我们千万不能出门,再忍十年,外国人就都死光了,那时候我们就是世界霸主了〞。
第三名:某女傻逼:“俄乌这一仗:打虛了美国,打傻了欧盟,打呆了北约,打烂了乌克兰,打出了一个硬汉普京”。
#14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科技创新表面上是理工科问题,实际上是会计学问题。
你以为的产业升级逻辑%3A+大国工匠,大国重器,攻坚克难,钻研精神,厚积薄发
实际上的产业升级逻辑%3A
保本点,成本摊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
拿汽车产业举例。
曾经中国的汽车产业一片空白,这个时候中国哪怕是闭门造车举全国之力,汽车工业也是一塌糊涂。就像现在的越南Vinfast,至今还在亏钱,90%25的零配件来着中国,也走不出越南,赔本赚吆喝。这个时候,哪怕是集合了全国最聪明的理工科天才,也搞不好汽车工业。为什么?没市场,没技术,没上游供应链,没下游经销商。你赤手空拳搞一整条汽车产业链难如登天,发动机要采购,变速箱要采购,底盘要采购,钢板要采购,车载芯片要采购,整车厂的工业机器人也要采购。你找几个经销商给你卖车也难如登天,没有经销商会承担你造车的风险,最后只能赔本赚吆喝。
那既然这样,不如让市场换技术,我一个人赚不到钱,那就让老外一起来赚。于是大众,宝马,奔驰,丰田,本田,日产,福特,现代,起亚都来了,和国内合资办厂,开始上产能了。
这个时候,对于上游零部件的需求就起来了,成本敏感型的制造业都要提高本土采购比例。那么国外的上游零部件厂也会来落地,最后形成一整条汽车产业链。这个时候有人要说了%3A
外资厂和你有什么关系?钱都被外国人赚走了。然而事实上产业链从无到有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上游的外资零部件厂也要向更上游采购零件。苏南浙北大量的民营小厂就是靠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日本电装和佛吉亚这些厂的订单成长起来的。
为了继续降低成本,这些上游零部件厂会外包代工,这就又养起来了一堆小厂。它们是很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和上游零部件厂是完全的共生关系。渐渐的,合资车企的零部件本土化率会越来越高,养活的本土零部件厂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在成千上万的小厂的内卷厮杀中,因为下游需求而存在的零部件厂们终于诞生出了技术领先,成本领先的领头羊。
这个时候,因为国内小厂、国际大厂和合资整车厂已经搞出了成本低廉和安全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大陆的造车成本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开始不断降低,本土车企造车终于不会再亏本了。因为不会亏本,所以车企有现金流投入研发。因为研发,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因为增加了市场竞争力,所以市场需求增加了。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了,所以企业扩产了。因为企业扩产了,所以固定成本摊薄以后企业的利润率提高了。因为企业利润率提高了,所以企业又有现金流投入研发了。
国产车企开始进入良性循环。比如长安,奇瑞,吉利,比亚迪,终于能在国内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如果合资车不进来,产业生态没做起来,它们雇佣C9的工科生搞一辈子也搞不出真正有竞争力的车企。
消费电子企业也是一样,包括3C电子行业,也是和汽车工业一样,从上游小供应商开始,慢慢因为需求的存在积累原始资本,技术,经验和现金流,开始向下游供应链不断蚕食的过程。最终,电子行业先汽车工业一步,上游的本土供应商吃掉了整条产业链,让华为成为了超级巨头。
一个国家工业产业的终端to+C巨头要做起来,第一步不是集中精力和资金去砸终端to+C巨头,而是要让上游to+B的供应商有需求和盈利空间。
而新能源汽车,你可以理解为电子和汽车工业的结合,在赛道的上半程偏汽车,在下半程开始偏电子。因为电子工业成熟成长起来的上游供应商,摇身一变改一下产线就可以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子工业早就把成本卷到了极致,产品性价比高到了极致,因为它们的存在,才让那些横空出世的造车新势力有底气能展望那曾经对新玩家遥不可及的保本点,那曾经被丰田本田日产福特用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用来卡死赛道新玩家的保本点。
2020年,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主流市场的元年。2024年,比亚迪的利润已经进入全球前十,理想、赛力斯已经实现盈利,它们背后靠的是中国已经发育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和电子工业低廉成本的支持。
对于一个产业来说,很多时候伟大的并不是我的技术多么领先,产品壁垒多么大,而是独具一格的成本优势。
对于一个to+C产品的崛起历史来说,很多时候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并不是CEO多么英明神武,研发投入多么厉害,而是上游具有成本优势的供应链。
产业升级就像积木游戏,打桩的时候无人在意,做地基的时候大家兴趣寥寥,开始建设的时候很多人嗤之以鼻,觉得是不值一提的辛苦活。当建筑落成的时候,才会惊叹居然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哈利法塔。
如果打地基,打底座的时候成本高昂,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哈利法塔再美轮美奂,甲方也不会再有兴趣去做亏本买卖。
如果没有建设其他高楼大厦的经验,连打地基的人都不会存在,再好的上层设计也会成为空中楼阁。
这个时候,执政者着重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打地基的施工队能生存下去,以及如何让他们的工程积累资金,向更高的高度攀登。
你以为的产业升级逻辑%3A+大国工匠,大国重器,攻坚克难,钻研精神,厚积薄发
实际上的产业升级逻辑%3A
保本点,成本摊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
拿汽车产业举例。
曾经中国的汽车产业一片空白,这个时候中国哪怕是闭门造车举全国之力,汽车工业也是一塌糊涂。就像现在的越南Vinfast,至今还在亏钱,90%25的零配件来着中国,也走不出越南,赔本赚吆喝。这个时候,哪怕是集合了全国最聪明的理工科天才,也搞不好汽车工业。为什么?没市场,没技术,没上游供应链,没下游经销商。你赤手空拳搞一整条汽车产业链难如登天,发动机要采购,变速箱要采购,底盘要采购,钢板要采购,车载芯片要采购,整车厂的工业机器人也要采购。你找几个经销商给你卖车也难如登天,没有经销商会承担你造车的风险,最后只能赔本赚吆喝。
那既然这样,不如让市场换技术,我一个人赚不到钱,那就让老外一起来赚。于是大众,宝马,奔驰,丰田,本田,日产,福特,现代,起亚都来了,和国内合资办厂,开始上产能了。
这个时候,对于上游零部件的需求就起来了,成本敏感型的制造业都要提高本土采购比例。那么国外的上游零部件厂也会来落地,最后形成一整条汽车产业链。这个时候有人要说了%3A
外资厂和你有什么关系?钱都被外国人赚走了。然而事实上产业链从无到有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上游的外资零部件厂也要向更上游采购零件。苏南浙北大量的民营小厂就是靠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日本电装和佛吉亚这些厂的订单成长起来的。
为了继续降低成本,这些上游零部件厂会外包代工,这就又养起来了一堆小厂。它们是很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和上游零部件厂是完全的共生关系。渐渐的,合资车企的零部件本土化率会越来越高,养活的本土零部件厂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在成千上万的小厂的内卷厮杀中,因为下游需求而存在的零部件厂们终于诞生出了技术领先,成本领先的领头羊。
这个时候,因为国内小厂、国际大厂和合资整车厂已经搞出了成本低廉和安全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大陆的造车成本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开始不断降低,本土车企造车终于不会再亏本了。因为不会亏本,所以车企有现金流投入研发。因为研发,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因为增加了市场竞争力,所以市场需求增加了。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了,所以企业扩产了。因为企业扩产了,所以固定成本摊薄以后企业的利润率提高了。因为企业利润率提高了,所以企业又有现金流投入研发了。
国产车企开始进入良性循环。比如长安,奇瑞,吉利,比亚迪,终于能在国内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如果合资车不进来,产业生态没做起来,它们雇佣C9的工科生搞一辈子也搞不出真正有竞争力的车企。
消费电子企业也是一样,包括3C电子行业,也是和汽车工业一样,从上游小供应商开始,慢慢因为需求的存在积累原始资本,技术,经验和现金流,开始向下游供应链不断蚕食的过程。最终,电子行业先汽车工业一步,上游的本土供应商吃掉了整条产业链,让华为成为了超级巨头。
一个国家工业产业的终端to+C巨头要做起来,第一步不是集中精力和资金去砸终端to+C巨头,而是要让上游to+B的供应商有需求和盈利空间。
而新能源汽车,你可以理解为电子和汽车工业的结合,在赛道的上半程偏汽车,在下半程开始偏电子。因为电子工业成熟成长起来的上游供应商,摇身一变改一下产线就可以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子工业早就把成本卷到了极致,产品性价比高到了极致,因为它们的存在,才让那些横空出世的造车新势力有底气能展望那曾经对新玩家遥不可及的保本点,那曾经被丰田本田日产福特用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用来卡死赛道新玩家的保本点。
2020年,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主流市场的元年。2024年,比亚迪的利润已经进入全球前十,理想、赛力斯已经实现盈利,它们背后靠的是中国已经发育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和电子工业低廉成本的支持。
对于一个产业来说,很多时候伟大的并不是我的技术多么领先,产品壁垒多么大,而是独具一格的成本优势。
对于一个to+C产品的崛起历史来说,很多时候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并不是CEO多么英明神武,研发投入多么厉害,而是上游具有成本优势的供应链。
产业升级就像积木游戏,打桩的时候无人在意,做地基的时候大家兴趣寥寥,开始建设的时候很多人嗤之以鼻,觉得是不值一提的辛苦活。当建筑落成的时候,才会惊叹居然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哈利法塔。
如果打地基,打底座的时候成本高昂,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哈利法塔再美轮美奂,甲方也不会再有兴趣去做亏本买卖。
如果没有建设其他高楼大厦的经验,连打地基的人都不会存在,再好的上层设计也会成为空中楼阁。
这个时候,执政者着重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打地基的施工队能生存下去,以及如何让他们的工程积累资金,向更高的高度攀登。
#15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川普自废武功,把美国往死里操,把美国赚中国钱的行业搞禁运,逼着美企把中国的市场腾出来,再逼着中国搞自主研发。很多东西不是中国搞不出来,是市场有壁垒,新加入的没有利润和生存空间,长不大。但川普主动把中国的巨大市场留给中国,有了利润中国企业立刻就能发展起来凭价格优势干翻全世界的竞争对手。以后半导体设备的大供应商都会是中国的。
x1

#16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同样逻辑,美帝不卖给中国就是倒逼中国建立自己的产业,建立中国的供应链,以后就没有美帝的事了。
那么中国不卖给美帝产品,是不是倒逼美帝重建供应链啊,以后就没有中国的事了。
那么中国不卖给美帝稀土,是不是倒逼美帝建立稀土的产业链,以后也没有中国的事了。
这样中国应该倾销这些,让美帝欲罢不能。呵呵
那么中国不卖给美帝产品,是不是倒逼美帝重建供应链啊,以后就没有中国的事了。
那么中国不卖给美帝稀土,是不是倒逼美帝建立稀土的产业链,以后也没有中国的事了。
这样中国应该倾销这些,让美帝欲罢不能。呵呵
x1

#17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你只看到了一方面,可更重要的方面你没有看到。一是中国的东西便宜,就算断供等美国把稀土工业建起来,再开放倾销立刻就把美国的行业挤死了。稀土的低成本是建立在整个冶金行业的规模上的,稀土是副产品,专门搞的话很贵。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执行力是美国比不了的,美国换个总统一切都会推到从来,没人敢重投资在基建上。买买总统的B,跟着总统在股市上割韭菜来钱要快多了。dealfinder10 写了: 2025年 8月 12日 23:33 同样逻辑,美帝不卖给中国就是倒逼中国建立自己的产业,建立中国的供应链,以后就没有美帝的事了。
那么中国不卖给美帝产品,是不是倒逼美帝重建供应链啊,以后就没有中国的事了。
那么中国不卖给美帝稀土,是不是倒逼美帝建立稀土的产业链,以后也没有中国的事了。
这样中国应该倾销这些,让美帝欲罢不能。呵呵
#18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不华为,差评。dealfinder10 写了: 2025年 8月 12日 23:33 同样逻辑,美帝不卖给中国就是倒逼中国建立自己的产业,建立中国的供应链,以后就没有美帝的事了。
那么中国不卖给美帝产品,是不是倒逼美帝重建供应链啊,以后就没有中国的事了。
那么中国不卖给美帝稀土,是不是倒逼美帝建立稀土的产业链,以后也没有中国的事了。
这样中国应该倾销这些,让美帝欲罢不能。呵呵
土工卖东西给美帝,是让美帝人民享受低价商品;土工买美帝商品,是赏美帝百姓一口饭吃。没有美帝,中国人民享受煤油灯,过着朝九晚五的祥和生活。有了美帝,中国人民过着996的牛马生活。没有美帝交往,中国人民日子更好。美帝剥削全世界。
#19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你鳖黑手党现在都是靠乌克兰,苏联解体,收买了很多军工专家,在加上偷,抢搞了很多技术。
以后你鳖黑手党就没有机会了。
独裁极权专制为啥没法发展创新?
因为拥有权力就拥有一切,为啥要给你创新的人?而不是给我自己的人,转进自己的口袋?不香吗?
以后你鳖黑手党就没有机会了。
独裁极权专制为啥没法发展创新?
因为拥有权力就拥有一切,为啥要给你创新的人?而不是给我自己的人,转进自己的口袋?不香吗?
dashuaige 写了: 2025年 8月 11日 17:26 依稀记得2018年刚参加工作不久,还在和同事讨论辽宁舰单刀赴宴,涡扇-15何时服役,讨论民用车摇欲坠,人工智能AI也不输美国多少。据说现在连中微子、暗物质领域都搞得有声有色。
现在的。包括船舶工业也有同样的疑问,感觉055这样的大驱是直接从3000吨级直接跨越到万吨级的。还有民用车领域,感觉都没经过几年技术沉淀和市场检验就突然迎头赶上那些百年车企了。而像华为、小米这些手机它起码有个逐步换代过程吧。
我说一个角度,因为全球人才的流动出现了变化,大量顶级科学家都跑来了中国。
最近两年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大量的外国科研人员涌入中国,其中不仅包括华裔科学家,还有很多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他们都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跑来中国效力,仿佛一夜之间咱们就成为了全球人才的避风港。
很多人看到这种现象就不能理解,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今天我就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说一个颠覆大家认知的结论——现在国外的科研环境已经恶劣到了很多科学家待不下去的地步了。
我们大多数人从小接触到的信息是中国科研环境不好,国外更加自由,所以很多顶级人才都愿意去美国搞科学技术研究,的确,这在以前是一个客观事实,尤其是在上世纪的时候,国内顶级人才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至于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一个是国外有各种先进的设备和试验室,能够开展最前沿的研究。
另一个国外机构愿意给钱,只要出国待遇就是国内的10倍甚至是100倍。
最后就是国内的审核和考核流程比较繁琐,很多科研人才有点接受不了。
总之,人才流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但是,现在这种局势开始发生改变了,因为国外的科研环境急剧恶化,对很多顶级科学家非常不友好。
不信我给大家说三个案例:
一个是全球语音识别领域的顶级专家丹尼尔·波维,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是他做的事情所有人都清楚,像小米的小爱同学、苹果的Siri,还有天猫精灵这些东西,都是他提供的技术支持,在语音识别领域,他是名震全球的技术大牛。
可就是这样的顶级人才,美国都容不下去他,具体是因为啥事情呢?说起来也很搞笑,本来这哥们在美国的大学里一心搞研究不问世事,结果2019年的时候他所在的学校爆发了“反种族主义”的大游行,愤怒的学生们包围了教学楼不让他进去搞研究。
而丹尼尔·波维也是一个直性子,他眼里只有科研没有其他东西,所以哪怕教学楼被围得水泄不通,他还是坚持要返回试验室拿回自己的资料,然后在他拧断教学楼的大锁准备进入的时候,被周围的人给抓住了,他们给他扣了一个“种族歧视”的帽子,直接导致他被学校开除。
本来就算被开除,他这种顶级人才也不愁去处,当时Facebook+就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可是正当他准备入职的时候,网友把Facebook给网暴了,说他们收留一个搞种族歧视的人,要求Facebook和丹尼尔·波维一起道歉,最后闹得丹尼尔·波维勃然大怒,直接离开了美国,来到了咱们这里,来了中国之后他还特意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中国人没有美国式的政治正确,与中国人相处更加轻松。
他的言论引得无数美国人破了大防。
当然,除了丹尼尔·波维这种被美国政治正确迫害的人之外,还有另一类美国科学家也被逼得被迫离开了美国。
比如说世界纳米材料的领头人查尔斯利波,他是该领域全球最顶尖的人才之一,可就是这样的人,现在也已经离开了美国来到中国定居,至于原因也很滑稽,只是因为他和咱们武汉的一个机构进行了一次科研合作,然后就被FBI抓住了把柄,说他涉嫌卖国,要把他判处死刑,虽然后来经过多番操作避免了死刑,但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知道再在美国待下去,搞不好哪天就会丢了老命,所以他果断跑路来到了香港做科研。
除了上面这两种情况之外,还有第三类情况,那就是在美国只要是和中国扯上一点关系的人,都会被美国政府各种针对,比如说你三代以上有中国人血统,在做科研的时候就会被美国人找各种理由卡你的项目,导致你完全无法连贯的做课题。
再比如说即便你是一个美国人,但是在以前中美蜜月期的时候和咱们有过合作,那也会被美国司法部挖出来打官司。
更夸张地是有些已经入籍几十年的华人,也会被认为是奸细,如果你有哪一笔经费没有发票证明和研究有关,那就有可能被关进联邦监狱里。
我说句真心话,哪怕是1936年的纳粹德国时期,希特勒迫害犹太科学家也没到如此地步,由此可见美国的科研环境已经恶化到了什么地步。
再加上随着国力的增强,咱们现在也有了充足的科研资金,很多设备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吸引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来到中国定居,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大概有超过10000名外国专家正在中国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给中国的科技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助力。
去年的时候我就看到过澳大利亚战略研究所的一份报告,里面指出:在44项先进技术中,中国已经在37项技术领先于美国,比如说太空、机器人、能源、环境、国防、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先进材料、量子等等,这些领域我们都是全球领先水平。
而之所以能做出这些成绩,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人才的累积,我们国内70年人才的累积再加上国外顶级科学家的涌入,这才出现了如今这种科学技术大井喷的局面。
美国人当年吃了二战的福利,让欧洲大量的科学家涌入美国避险,从而帮助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如今剧情又在重演,只不过人才是从美国流入中国,当这样的局面发生的时候,你就知道,中美竞争的关键转折点,确实已经来临。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 枫冷慕诗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71991 ... 3618978955
共产党就是赤裸裸黑手党
#20 Re: 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在2022年至2024年像突然大爆发一样?
你现在看到的领先产品面世
是因为十年前有大量市场化VC投资了这个行业
经过残酷的竞争
领先者现在把产品端出来了
但是你要看看现在的VC行业
就知道十年后的情况了
是因为十年前有大量市场化VC投资了这个行业
经过残酷的竞争
领先者现在把产品端出来了
但是你要看看现在的VC行业
就知道十年后的情况了
x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