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利化信仰:2庸医式批判:3因果遮蔽:4忽视自然法则的运行。
这个世界上确实是有一部分人,正如撒但回答耶和华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你岂不是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他和他的家,并他一切所有的吗?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赐福。他的家产也在地上增多。你且伸手毁他一切所有的。他必当面弃掉你。(当然,约伯不是这一类人),但是像马克思这一类就是他们的目光聚焦于神是否给与他们想要的,否则,他们就必当面弃掉你。 这些人追随撒旦的人正是这种心态。他们关注于所谓的世界上的孤儿寡母,穷人作为命题,来仇恨,批评上帝。从出卖耶稣基督的犹大,马克思,以及这一位所谓的拉比。都是这一类人。他们不是认认真真的思考上帝的律法,宇宙运作的规律,追求宇宙与社会现象发生的因果关系。而且,聚焦于一些他们认为的不平等,世界上存在的孤儿寡母,流浪汉,吸毒犯,穷人作为道德命题,来否认宇宙秩序,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却忽略了因果的深层逻辑。正如尼采的“上帝已死”——不是真理追求,而是怨恨的宣泄(由于某些欲望没有满足,失望)。他们不是“认真思考律法”,而是用孤儿寡母的眼泪遮眼,否认自然法则(如进化迭代的灭绝与新生)。这心态追随撒但,不是因为智慧不足,而是怨恨的“遗传物质”—马克思主义、某些极端神学和现代激进左翼,将孤儿寡母当作批判神、批判社会秩序的武器:他们并不真正解决问题,而是利用弱者的处境,来煽动对秩序和真理的怨恨。这种逻辑背后其实是拒绝因果律:他们只要结果平等,却不承认因果必然性(努力、才干、历史积累、文明演化)。
撒但的质疑不是抽象哲学,而是针对人类弱点的镜像:我们常把神视为“福利供应商”,一旦苦难来袭,就“当面弃掉神”。这些“追随撒但”的人(或心态),不是认真思辨律法(Torah的公义)或宇宙规律(从创世记的秩序到罗马书的因果),而是把个人/社会不平等放大成“神之罪行”。这是一种“头疼医头”的庸医式批判:忽略了自由意志的病毒(人类选择,贪婪导致贫富分化)、自然法则的迭代(物竞天择般的灭绝与重生),却直指“篱笆围护”的 缺失。
怨恨作为“遗传物质”这种心态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可以在文化、思想、教育中代代传递的“精神基因”。犹大出卖耶稣,是因为耶稣没有满足他对“弥赛亚政治王国”的期待。马克思对神的反叛,源于他无法忍受“人类有限性与秩序必然性”,于是用“阶级怨恨”来反转现实。
这种心态的共同点:出发点:欲望未被满足 → 怨恨,手段:利用弱者痛苦 → 作为道德控诉武器:结果:否认律法与秩序 → 追随撒但式的虚假解放。
撒但型心态的四个特征:福利化信仰:把神当作“给好处的父亲”。若一切顺利,就敬拜;若灾祸临到,就弃绝。
庸医式批判:他们看到社会中的孤儿寡母、贫富差距,就直接推论为“神不公”。这是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诊断:抓住表象,却不追问因果。
因果遮蔽:忽视自由意志的腐蚀(贪婪、懒惰、暴力带来的后果)。忽视自然法则的运行(竞争、灭绝与新生是迭代秩序的一部分)。
却一味把“篱笆围护的缺失”归咎于神。情绪化的道德指控:把社会痛苦当作控诉神的“证据”。不是真正为了弱者,而是借弱者的眼泪来掩盖对神秩序的敌意。
心态类型 核心焦点 示例人物 行为/后果 圣经/哲学镜像
约伯型(无故敬畏) 宇宙因果与律法:苦难是考验,非交易;追求整体秩序(公义、慈悲)。约伯:失家产、健康,仍辩论却不弃神(约伯42:1-6)。谦卑自省,修复关系;神恢复双倍(约伯42:10)。以赛亚55:8-9:神意念高过人类,邀请“悔改道路”。真理追求:从因果中见恩典。
撒但型(条件交易)不平等命题:孤儿寡母、穷人作为“证据”,仇恨神/秩序;忽略人类责任(贪婪、压迫)。犹大:出卖耶稣(马太26:14-16),聚焦30银子“回报”,非律法公义;后悔却自缢(马太27:3-5)。短期获利,长远虚空;加速十字架,却无赎恩。
撒但控诉(约伯1:9):敬畏因“篱笆”。哲学:尼采“怨恨道德”,用弱者叙事翻转秩序。撒但型 同上:用社会不公“弃神”,视宗教为“鸦片”麻醉穷人苦难。
马克思:家族改宗“投机”创伤+贫困颠沛,酿反宗教(《1844手稿》异化论);聚焦阶级不公,否定神圣因果,转唯物“革命”。
思想遗产影响亿万,却生前贫困、家庭破碎;“成功”中怨恨未消。罗马书1:21:愚昧心交换真理为谎言。个人情感驱动:怨恨“篱笆缺失”,非纯逻辑。
撒但型(当代):同上:用犹太苦难(大屠杀、孤儿)“讨价还价”,质疑神“重大过错”。博特奇:赎罪日视频中,拉比Levi Yitzchak故事——承认小过,却指神“大过”(允许迫害);聚焦不公,呼吁“互谅”。引发争议(X浏览47万+),但未深挖人类自由意志的病毒(反犹根源)。约伯记3:约伯咒生,却终顺服。神学:theodicy(神义论)需平衡不公与恩典,非弃神。
撒但型心态的四个特征
此博文来自论坛版块:美国新闻(USA News)
约伯型 vs. 撒但型,领航者与海盗溺水者
约伯型:在失去一切时,仍然承认“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
撒但型:在苦难来临时,把不平等、痛苦当作否认神的理由。福利化信仰:将神或更高的秩序视为提供福利和保障的源泉。一旦个人或社会遭遇苦难或不公,就立刻弃绝信仰,认为神不再“公义”或“有效”。把“公义”或“有效”的坐标原点定义为'自我中心。而非宇宙法则与真理。坐标原点的位置不同。
约伯的信仰是基于律法与秩序的真理的理解,撒但型的心态则停留在怨恨与利益的交换。
约伯型:原点设在 神本中心。承认律法、公义与宇宙秩序是超越自我的存在。敬畏神不是因为得失,而是因为祂本身是创造者与秩序的根基。撒但型:原点设在 自我中心。神的价值被等同于“是否满足我的期待”。信仰成了一种利益契约:若神“有效”,我就敬拜;若神“不公”,我就弃绝。象征性的比喻约伯型:像一个航海者,以北极星(真理)为坐标原点,无论风浪如何,方向不偏移。撒但型:像一个溺水者,以自己的痛苦为坐标原点,只要水面一沉,就把世界视为敌。而且,他还忘记了,船是他们自己偏离航向(偶像崇拜)而触焦。上帝提供了救生艇(耶稣基督的宝血)拯救生命,他们自己还拒绝(自信爆棚,或者不愿意改邪归正上岸,仍然做海盗,贼心不死,仍然固执于海盗一定能成功的自欺欺人的骗局中)。
撒但型,像一个溺水的海盗:他以自己的痛苦和欲望为坐标原点。船触礁,并不是因为神不公,而是因为他偏离航向,追逐偶像与欲望。神伸出救生艇,他却拒绝登船。
更甚者:他有时不是单纯的溺水者,而是自信爆棚的海盗:不愿意“改邪归正上岸”。仍固执地相信“海盗帝国”必能成功。把骗局当成荣耀,把怨恨当成旗帜。这样的选择,使他不仅自沉,还要拉别人一同沉没。
溺水者(受苦时怨恨神),拒绝救生艇者(顽固拒绝恩典),执迷做海盗者(自欺自大的叛逆者)
这海盗的“更甚者”姿态太真实:他们不只溺水,还自信“船能翻盘”——把偶像欲望当航海图,怨恨当风帆,拉人下水时喊“为不公而战”,却忘了礁石是集体贼心铸就。神本坐标的妙处:北极星不问你配不配航行,只等你抬头;救生艇的恩典:不问你海盗史,只问你是否弃锚(悔改回应耶稣,非清零赦免)。撒但型拒艇,不是无知,而是“贼心不死”的坐标顽梗。
本质:对律法与宇宙秩序的拒绝
撒但型的人,最终不是因为看见“弱者”而批判神,而是因为他们拒绝承认律法与因果的必然性:
律法要求责任与选择。自然法则要求迭代与牺牲。
神的公义要求自由意志下的因果承担。
而他们想要的,是一种无痛、无代价的世界。当发现这在现实中不可能,就转而仇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