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杨光诺很聪明,但是对物理却并不是很热衷。时代在变化。杨光诺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正是美国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很多天资聪颖的年轻人都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杨光诺也是其中一员。作为杨振宁长子的他,同样选择了与父亲走不一样的道路。
杨振宁完全理解并尊重儿子的选择。杨光诺在中学毕业之后进入密歇根大学,开始了自己的计算机研究生涯,一直读到博士。
博士毕业之后,他毕生从事计算机行业,成为量子计算机专家,在业内拥有良好声誉。
而杨振宁的次子杨光宇,则显得更加“离经叛道”:他先是沉迷于化学,后来突然又迷上了天文学,干脆舍弃了化学老本行,改投到天文学的怀抱。
杨振宁最小的女儿杨又礼,则是喜欢医学,成为了一名医生。
虽然是女儿身,杨又礼的胆气却一点不输于两个哥哥。她舍弃了美国医院的优渥环境,选择成为无国界医生,经常去非洲那些最贫苦混乱的地区从事医疗活动。这样的选择,没有哪个父亲能够放心。
无国界医生前往的许多地区都不太平,政治环境恶劣,时不时都会有军事战争。子弹是不长眼睛的,万一运气不好出事了怎么办?
杨振宁也忧心不已。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尊重女儿。
杨家的孩子,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由自己做决定。
哪怕杨振宁在国际物理学界是泰山北斗级别的大人物,他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也只是一个作风民主、循循善诱的父亲。
这样的家庭教育,或许会让很多人觉得不理解:如果他们都学物理该多好啊,仰仗父亲的余荫,也能在学界拥有一席之地。更何况他们天资都很好,必然能做出一番成绩……
可是,杨振宁从来不这么想。
他与友人的信件中,曾经提到过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所以,我要给您的忠告是:让他(友人的儿子)像正常孩子那样发育成长,每周花一两个小时接受大学教授的指导,不要急于在数学和科学上施压。在他前面还有一条漫长的人生旅途,尤其重要的是,在心理跟学习上保持全面均衡的发展……
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于子女教育却有着清醒的认知:健全的心理、愉悦的人生,要比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重要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