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脱钩,和也分手: 打一成语。
版主: kazaawang, wh
#22 Re: 中美脱钩,和也分手: 打一成语。
上周中国外交部那个“不跪”,像极了和也发的“彻底断了”

x1

You see in this world there's two kinds of people, my friend. Those with loaded guns and those who dig.
#30 Re: 中美脱钩,和也分手: 打一成语。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1.00 积分 [用户 在路上 给您的打赏] 有才
我生平曾有过许多快乐的日子,我曾在节日的宴会上跟着讲笑话的人一起大笑,我曾在雨后的清晨写过许多飘逸的诗篇。
#34 Re: 中美脱钩,和也分手: 打一成语。
谁是醉客,谁是醒客?

学习了诗:
延:邀请,这里指劝饮。
晴云杂雨云:晴雨不定,隐喻边境局势不稳。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看着人们只顾互相劝酒,诗人不免感慨万端,一语双关。
原诗:
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白话译文:
白话译文
人生的路上,哪有不分别的时候?战乱时,尤其要珍惜短暂的聚会。
朝廷派往雪山藏地的使臣尚未归来,松州至今还驻守着皇帝的军队。
醉酒的人反倒一直在劝清醒着的客人,像是江上,轻盈的云朵和厚沉的积雨云混在一起。
成都的美酒足以让人在此终老一生,何况还有才女卓文君在那里当垆沽酒。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中六年(852)。大中五年(851)冬,李商隐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任节度判官,被派往西川推狱,次年春,事毕回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东川节度使驻地)。此诗为临行前在钱别的宴席上所作。李商隐写此诗时,正值巴南蓬州、果州的贫民爆发起义,朝廷派军队镇压,连年来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的关系也很紧张。此与杜甫当年离开成都时徐知道作乱、吐蕃侵扰、安史之乱还未平息的情况正相似。所以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作者当时之事和席上之感,但它不仅风格上模拟杜甫,而且口吻也像杜甫,就好像是代杜甫所作一样,所以题作《杜工部蜀中离席》。
+1.00 积分 [用户 在路上 给您的打赏] 渊博
#36 Re: 中美脱钩,和也分手: 打一成语。
和也显然比那三个高档,那三个中的后两个是深度精神病,头一个轻微精神病,和也还没发病,只是有点絮叨而已
wh 写了: 2025年 5月 11日 20:46 他可是把你和剃刀当朋友的……![]()
我找了找,他觉得是老头疯,说老头疯换过很多id,他也想不起来她的id是啥。后来又说起hello妹和小土豆,这俩里面有谁就是老头疯吗?这三个名字我都听说过,都不认识。
站内帖子:hello妹,老头疯,小土豆
#38 Re: 中美脱钩,和也分手: 打一成语。
晴云和雨云我以前偷偷用过,格外熟悉。。。
《在纸上画一片云》
在纸上画一片云
晴云和雨云
在风满楼上
看你从四面八方飞来
在纸上画一片云
巫山一段,猿声两岸
Oops
想起临波微步,罗袜生尘
在纸上画一片云
乡心正无限,费翔又唱歌
窗外
收垃圾的车已经来了
这张纸
扔,还是不扔
《在纸上画一片云》
在纸上画一片云
晴云和雨云
在风满楼上
看你从四面八方飞来
在纸上画一片云
巫山一段,猿声两岸
Oops
想起临波微步,罗袜生尘
在纸上画一片云
乡心正无限,费翔又唱歌
窗外
收垃圾的车已经来了
这张纸
扔,还是不扔
wh 写了: 2025年 5月 12日 01:39 谁是醉客,谁是醒客?![]()
学习了诗:
延:邀请,这里指劝饮。
晴云杂雨云:晴雨不定,隐喻边境局势不稳。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看着人们只顾互相劝酒,诗人不免感慨万端,一语双关。
原诗:
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白话译文:
白话译文
人生的路上,哪有不分别的时候?战乱时,尤其要珍惜短暂的聚会。
朝廷派往雪山藏地的使臣尚未归来,松州至今还驻守着皇帝的军队。
醉酒的人反倒一直在劝清醒着的客人,像是江上,轻盈的云朵和厚沉的积雨云混在一起。
成都的美酒足以让人在此终老一生,何况还有才女卓文君在那里当垆沽酒。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中六年(852)。大中五年(851)冬,李商隐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任节度判官,被派往西川推狱,次年春,事毕回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东川节度使驻地)。此诗为临行前在钱别的宴席上所作。李商隐写此诗时,正值巴南蓬州、果州的贫民爆发起义,朝廷派军队镇压,连年来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的关系也很紧张。此与杜甫当年离开成都时徐知道作乱、吐蕃侵扰、安史之乱还未平息的情况正相似。所以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作者当时之事和席上之感,但它不仅风格上模拟杜甫,而且口吻也像杜甫,就好像是代杜甫所作一样,所以题作《杜工部蜀中离席》。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我生平曾有过许多快乐的日子,我曾在节日的宴会上跟着讲笑话的人一起大笑,我曾在雨后的清晨写过许多飘逸的诗篇。